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小船主

第54章 一石二鸟之策

大明小船主 二十四史徐霸天 2836 2024-11-15 08:41

  两方人马吵得不可开交。

  为首的矿头又举起棍棒,意欲和王二分个胜负。

  他质问将军道:“陈将军,你可不能偏袒王二,想当年你未参军前,率领乡人打退在你乡里开矿之人,我还历历在目。”

  这陈将军被这么一问,一时语塞。

  徐仲平见状,从摊子后面狼狈地钻了出来。

  市集上还有人,着实把矿工们吓了一跳。

  徐仲平掸了掸身上的灰尘,笑嘻嘻地向那位将军抱拳道:“想必这位一定是陈大成将军,在下徐仲平。”

  陈大成是当地的乡勇,以彪悍闻名。

  听闻戚继光在义乌招兵买马,特率族人投靠,成为了戚家军的一员。

  因为系统升级后,早就有感叹号提醒徐仲平,徐仲平在众人争吵的时候,用鉴定功能扫描了陈大成。

  【陈大成

  统:72

  武:83

  智:64

  政:72

  魅:66

  好感度:0

  适性:近战:A;弓术:C;骑术:A;火器:C;航海术:B;炮术:B】

  【大明风华录进度9/999】。

  这个功能确实太实用了。

  陈大成上下打量着徐仲平。

  良久,恍然大悟般下马抱拳道:“原来是大明船主,王将军回来说过你的事迹,孤身一船抵抗倭寇和红毛夷,实是我辈楷模。”

  说完,他尴尬地看着闹事的矿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让徐大人见笑了,我们义乌民风彪悍,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风俗了。”

  的确,让异乡人看到矿工斗殴的场景,有损义乌的形象。

  不过,也正因为义乌百姓彪悍的民风,才能建立起十六世纪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戚家军。

  徐仲平摆手表示不介意,然后对陈大成说道:“陈将军,如若不嫌弃,在下倒有个方法。”

  刚刚还在头疼怎么处理这件事的陈大成,眼睛立马放了光。

  “徐大人真有办法,那真是太好了。”

  徐仲平清了清嗓子,对着矿工们大声说道:“各位,听我一言。”

  “如今倭寇在我浙江肆虐,汪滶勾结倭寇,以舟山为据点,正和胡大人对峙于宁波。”

  “身为大明儿郎,应该以身报国。”

  “如今戚总兵正在此地募兵,我们怎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内讧?”

  “真是男子汉就参军去打倭寇!”

  矿工们沉默了,他们收起棍棒,交头接耳起来,显然徐仲平的话起了作用。

  此时的大明汉儿,还没有受到满清两百多年的奴役,血里流着华夏儿女五千年的血性。

  见此情景,徐仲平继续说道:“在下不才,有个提议。”

  “这矿其实是无主之地,在你们乡里,而被王二先发现。”

  徐仲平指着闹事最凶的矿头。

  “我看不如这矿先由戚家军暂管,你们两乡各出乡勇参加戚家军。”

  “到时遇到倭寇,看哪边功绩多,戚总兵就把这矿奖赏给哪边。”

  说完,他转向陈大成,“陈将军,你看在下的提议如何?”

  陈大成双手击掌,兴奋地说道:“如此甚好。”

  对于他来说,徐仲平的方法既解决了闹事的矿工,又额外招募了乡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矿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良久,他们放下棍棒,举起双手大声欢呼道:“好,我们要加入戚家军,打倭寇!”

  “打倭寇!”“打倭寇!”“打倭寇!”

  最后,变成了响亮的口号,震彻了整个县城。

  陈大成笑道:“此番多亏了徐大人。”

  一个时辰后,两方的矿工罢手回家,他们约定三日后到陈大成处报名参军。

  小贩们重新回到市集做起了生意。

  这样一折腾,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突然,徐仲平想到刚刚他们还在追小贼,自己的500两还没追回来呢。

  陈大成说道:“今日天色已晚,徐大人先行休息,我明天带你们去面见戚总兵。”

  徐仲平摸摸额头,尴尬地笑笑,“不瞒陈将军,我们刚来义乌时,就碰到了小贼,他抢走我们500两银子,我们这么多人现在付不起客栈的房费啊。”

  买船花了不少钱,对付倭寇刷新商店和购买物品又花了不少钱。

  到义乌的路费也是从翁大立给的银两中拿取。

  他们又多了诸葛为和阿寄两位同伴。

  实际上10000两银子已经花的七七八八。

  给阿寄的500两是仅剩的路费。

  原本想通过阿寄高超的经商技巧在义乌赚些银两,把这500两当成本钱。

  没想到刚踏进义乌,就丢了钱袋,沦落到连房费都付不起的地步。

  陈大成摸着胡须,思考道:“这些小贼真是可恶,徐大人莫要担心,我大致知道是谁干的。”

  徐仲平听到陈大成的话,本来已死的心突然看到了希望。

  “哦?这小贼是惯犯?”

  陈大成尴尬地笑道:“何止他,就连他们整个族群都是做些小偷小摸勾当的人。”

  也难怪陈大成尴尬,徐仲平一行刚到义乌几个时辰,就连续遇到了小贼和矿工斗殴。

  让他们对义乌的观感直线下降。

  身为义乌本地人的陈大成自然有些心虚。

  “徐大人有所不知,他们是浙江的贱籍,名为惰民,属籍于丐户。”

  “传言他们是张士诚的部下,太祖击败张士诚,把他们列为贱籍,永世不得改籍。”

  “因此,他们无以为业,只能做这些偷鸡摸狗之事。”

  贱籍是不属于军、匠、民、灶四籍中的任何一籍。

  被认定为贱籍的百姓属于大明的最底层。

  他们不但不能科举,还不能与普通百姓通婚。

  因此,只能从事丧葬、挑粪、乞丐等底层职业。

  凡是入了贱籍,子子孙孙皆为贱民,不得翻身。

  是类似于印度婆罗门种姓制度的一种制度。

  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山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dàn)户、浙江九姓渔船、安徽的伴当、世仆、江苏丐户等。

  不但连官方法律歧视他们,就算普通百姓也对他们敬而远之。

  比如广东疍(dàn)户和浙江九姓渔船,他们一辈子就生活在船上,不能上岸,岸上百姓也不允许他们上岸,受尽了社会的排挤。

  直到清朝雍正年间,这种贱籍制度才被废除,广东疍(dàn)户和浙江九姓渔船才能上岸,贱籍脱籍与普通百姓无异。

  这也是清朝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之一。

  雍正也正因为摊丁入亩和废除贱籍等政策,在清朝诸帝中评价较高。

  朱元璋也因为殉葬和贱籍等反人性的政策被后世所诟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