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替身开始,重生光耀大宋!

第126章 十二亩地

  沈立筠冷笑一声,悠悠说道:“青山先生说笑了。所谓济民,非必是金银不可,若是金银不够,用其他的济民之物替代也是可以的。”

  一听这话,李承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

  沈立筠这个杀千刀的,口中说得倒是好听,还什么济民之物。

  但谁能听不出来,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向自己索要土地吗?

  李承宗还未开口,沈立筠紧接着面朝诸生,大声高呼道:“青山先生一颗灼灼爱民之心,虽然只能拿出五贯钱,甚至不及冯道所出之财的二十分之一,但同窗们先别急,这非是说明青山先生之德不及冯道之德,而是青山先生自有后招,咱们拭目以待,且听龙吟!”

  没错,沈立筠说得没错。

  自己身为淮南大儒,靠的乃是名声说话。

  名声臭了,学问做得再好又有何用?且看那冯道,学问当世排的上号,但名声臭了,现在还挨着痛骂,自己岂能不如他?

  现在自己当着这数十位诸生的面,只拿出五贯钱,还不及有些弟子拿得多,这让弟子们如何相信自己的德远胜于冯道?

  自己若不拿出较之于冯道更多的钱用以分给百姓,世人又怎知自己渊渟岳峙,尘外高标?

  李承宗颤抖着双手,数十双目光落到自己身上,他牙根紧咬,缓缓开口道:“沈……沈公子说得对,冯道之德岂能及得上老夫?这五贯不过是老夫身上所带罢了,并非老夫的全部心意。”

  “老夫愿再拿出三十贯钱捐以济民堂。除此以外,老夫愿意再拿出家乡的……二亩地,以市价折给沈公子……权当,老夫的一片心意!”

  造孽啊!造孽啊!自己身为当世大儒,还没有闻名于天下,造福于天下,造福于子侄,振兴于家族不说,来一趟睢阳书院讲学,竟然把土地都给卖了!

  沈立筠打了个哈哈,高呼道:“什么!青山先生愿意再拿出五十贯钱和十二亩土地来捐入济民堂?”

  说罢,沈立筠立马换上一副庄重的神色,霍然挺立,躬身拱手道:“青山先生真不愧为冰清玉粹,含霜履雪之士!视钱财如粪土,视土地于无物,宁愿出售田产也不愿看到百姓在寒风中受饥受冻,真乃国士也!学生佩服!”

  沈立筠不喊这一嗓子倒还好,倒也没几人听清李承宗的话,在听到沈立筠的大呼之后,在场的诸生在停顿了片刻后,当即便沸腾起来。

  邓峰激动得跟马上要洞房似的,两眼含泪看着李承宗,喜极而泣道:“青山先生如此大义,学生……望尘莫及!请先生受学生三拜!”

  “青山先生忧国忧民,岂不闻天也落泪?学生在此,替宋州百姓叩谢青山先生大恩!”

  “青山先生真乃国士也!”

  “请受我等一拜!”

  “噶?”李承宗在经过短暂懵逼后,继而两眼通红,怒视着笑呵呵的沈立筠,恨不能把沈立筠给生吞活剥。

  三十贯钱变五十贯钱!二亩地变十二亩地!

  这是要济民吗?这是要自己的命啊!

  “非也!非也!诸位听错了,老夫说的乃是三十贯钱,二亩地!不是五十贯钱,十二亩地!”李承宗感觉到心脏“咚咚”直跳,急急说道。

  奈何堂下诸生们皆齐齐喊着“青山先生大义”,李承宗的呐喊仿佛是石子入大海,哪里能溅得起一丝浪花?

  沈立筠终归年轻,嗓门大,中气足,大呼道:“没错,没错,青山先生莫要重复了,咱们都知道你的好意,五十贯钱和十二亩地嘛,大伙儿都听到了!”

  正说着,沈立筠对着身旁沈令月耳语几句,沈令月微微一点头,便从身旁的桌上拿起毛笔,在一张纸上不知写着什么。

  过了片刻,沈令月面无表情的将纸交给了沈立筠。

  沈立筠手握那张纸,对李承宗笑着说道:“青山先生,我们北地一亩上好的良田乃是两贯钱。当然了,淮南的田定然更优于北方的田,每年丰收的粮食也定然要比北方多出许多。”

  “学生便也不占青山先生的便宜,学生以一亩地六贯钱的价钱收购青山先生的十二亩地,总共是七十二贯钱,全部捐入济民堂之中。”

  沈立筠说着,将手中墨迹未干的纸递到李承宗面前,笑道:“此乃契书,青山先生若是同意学生的报价,就还请青山先生签字画押。”

  一亩地六贯钱……

  按理说,淮南的田虽然比北方要好,但是又不及江南之地水田,更谈不上能卖六贯钱之多,六贯钱在淮南同样也能买两三亩上好的田了。

  但是问题来了,这钱……它到不了自己手里啊!

  李承宗感觉头晕目眩,心脏砰砰直跳,颤颤悠悠的拿起沈立筠手中的契书,契书上的小楷清宜娟秀,但李承宗就是怎么都认不得纸上的字。

  不孝,不孝啊!

  没想到我李承宗竟沦落至此,不得已只能卖祖宗之地!

  要知道,自己整个家族才有五十余亩地啊!

  这一卖,可就是把自己的小半个家都卖出去了。

  李承宗的心哗哗淌血,但是堂下诸生一个个希冀的目光落到自己身上,刚才的豪言将将出口还在大堂盘旋,这让自己如何反悔?

  看着笑吟吟的沈立筠,李承宗突然有一种错觉,自己为何要放着好好的讲学不讲,去沾惹此等扫把星?

  作孽啊……

  李承宗晃晃悠悠拿着笔,无奈的只能提笔在契书上签字。

  沈立筠见大事已成,不由得笑道:“青山先生不愧是国士,做买卖都做得如此爽快。”

  “有青山先生在,可算咱们宋州百姓有福气了!等回去以后啊,学生定把青山先生的义举排成戏,三日一小演,五日一大演,定要教那些污吏劣绅瞧瞧,什么才叫典范!”

  “对对对!”邓峰举手兴奋的喊道:“定要让全城……哦不,是全天下都知道,咱们青山先生不同流俗,乃磊落奇伟之士也!”

  “扑通!”

  “欸!快!青山先生晕倒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