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醉翁亭。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雪山路滑,无法骑马,上山游玩的文人雅士,均牵马上山别有一番情趣。
醉翁亭不止一亭,是九院七亭的建筑群,布局别致。
亭台独特,享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
传,当年欧阳修游玩时,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
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酒后作诗:“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因此得名,备受文人追捧。
如今,滁州太平,依旧有不少文人学子,趁冬雪而来,在此吟诗作赋,抒发情怀。
雅士文人们几人围一桌,火盆取暖,品茶手谈,饮酒唱诗,好不快活。
今日小雪,来人可不少,足足有几十位之多。
有些人甚至不远千里来此,就为好友相聚,赏雪闲聊。
其中当世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算是一波牛人,坐主位。
王蒙与黄公望是当世画家翘楚,及一位张士诚坐一桌,为副席。
还有数桌,均为散桌,其中名不见经传的李善长就在其中。
“如今天下大乱,烽火连天之际,我等老友还能相聚,真是何其幸哉...”宋濂是文坛泰斗,今日就是他邀约众人,故他的话头,引起众人注意。
刘基笑道:“宋龙门从集庆冒雪赶来,我们诸位晚辈岂有不来之礼。”
众人纷纷微笑点头,表示欢喜的紧。
宋濂摇头:“此行老夫不光为与好友们相聚一堂,关键是想如今元朝看似气数已尽,我们身为文人大家更应该振兴儒术。”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对文人意义非凡,备受推崇。
可叹,元朝抵制儒学,造成“九儒十丐”的局面。
导致儒生地位略高于乞丐,不如娼女,何其悲伤。
在座诸人皆点头称是,上层统治者废儒,年轻读书人弃儒,他们又情何以堪。
“宋龙门,可是想振兴新儒学?”有人问。
儒家在宋朝也分许多流派,新学是王安石大力推广的学说,是一个锐意改革的学派,重在实行政治经济上的改革。
“自然如此,我想在应天书院开讲新学,为振兴儒学做一点绵薄之力。”宋濂点头称是。
副席上,有人朗声道:“宋龙门,此言差矣,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讲新学,不合时宜。”
说话人正是张士诚,盐贩子出身,现割据浙西,是一方诸侯。
他曾应聘王蒙为长史,又想探一探淮西的军事,寻寻当地俊杰,故一同前来赴宴。
众人都不认识此人,不过他是王蒙好友,王蒙又是大家,故也不愿当面驳斥。
宋濂没说话,他次子宋璲坐不住了,当即站立喝道:“你是何人,天下大乱,跟我们世家文人有何干系,我父亲开新学也是为了天下读书人。”
张士诚觉得刚刚唐突了,再辩解真就真得罪当世文坛领袖了。
他装作没听见,闷头不做声,转头赏雪。
一时间,陷入尴尬的平静。
“读书所为何事?”
亭外有两人踏雪牵马而来,两人均穿着文人素服。
一人体格健硕,一人略显消瘦。
“是风华,父亲,他就是我在濠州遇见的那个臭道士,自诩有朱帅做靠山,尚有几分才气,恃才傲物。”宋璲大声对他父亲说着,其余人均听的一清二楚。
“朱帅,可是滁州朱元璋?”
“哦,听闻此人讨过饭...”
“跟着这样的大帅,想来这风华的不过是粗鄙的武夫。”
“你没听说他是道士嘛,道士不好好待在观里,居然还入世为贼,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啊...”
风华不理那些冷嘲热讽,他其实很开心。
刚走到醉翁亭附近,他就收到系统爸爸的友情提示,他完成打卡任务,获得了额外一年寿命。
打卡景点就能增寿,嘴遁顿时不香了...
宋濂微微一皱眉,他今日邀约的均是好友。
起义军在他们眼中是破坏秩序者,并不讨文人喜欢。
如今,突然地出现,唐突非常。
“我听我儿提过你,有些法术,读过些书,你又可知,读书所为何事?”
”宋濂微笑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风华毫不怯场道。
宋濂微微点头:“宋以后的读书人皆信奉这四句话,不过由你说来,实在可笑。”
朱元璋知他不是好话,依旧为风华出头,大声质问问:“为何可笑?”
宋濂不答。
他儿子抢话道:“胸无点墨,还敢说自己是读书人。”
风华硬怼道:“上次环采阁斗诗,我是不是赢了你?”
宋璲是个直肠子,脸羞的通红,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在场众人皆惊,不是惊讶宋璲去逛青楼,而是堂堂文坛泰斗之子会输给一位道士。
“天地本有心,万物有法,人为天地桎梏,何来天地立心一说?”宋濂咄咄逼人道。
给你一点阳光,你就灿烂...风华知道他要将宝贝儿子丢的面子,想方设法找回来。
“立心者,明德扬善,以化天地。有理者,皆可立天地之心。”风华义正言辞回答。
“有理者,你小小年纪,知道何是“理”?”宋濂步步紧逼道。
宋濂是儒家新学倡导者,也是极为推崇朱圣人的“存天理,灭人欲”。
灭人欲并非消灭人的基本欲望,朱熹想表达的是人的欲望是必须要限度,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过度放大欲望。
出发点是好的,可惜后来成为皇家限制他人的理论工具。
宋濂居然谈“理”学了!
在场众人皆惊讶,宋濂可是有许多年没跟他人辩论过朱圣人的理学。
并非没有人找他辩论,而是宋濂觉得他们不配...
风华心说...对不起了王圣人,要动用你的金句了...
风华转身背朝众人,只留给他们一抹背影,轻轻说了一句:
“天理嘛...天理即人欲!”
天理,自然之法则,本然之性。
天理即人欲,欲望就是天理的一部分,天理也由欲望共存。
人有欲望,才发现天理的存在。
随心而动,随性而发。
宋濂惊讶于此子有这样的见识,过了半响,才抬起手说:“你有资格与我同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