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第1424章 因为移民潮,韦家的黄包车火了

  很明显,杜荷是准备把杜家的势力集中起来,好好经营那三万亩朝廷赏赐的田地。

  除非想错过这波棉花行情,不然要么去河东道,要么去云中都督府。

  “虽然种棉花能赚不少钱,但是这么多人种,万一燕王府把价钱压得太低,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了?”

  杜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是他,他也会这么做。

  “哈哈,你也太小瞧燕王了吧?虽然棉价下跌是大势所趋,但燕王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它变得如此便宜,否则长安城里的权贵们,哪里还会放过他?”

  “到时候,就算是陛下都要反对。”

  “不过,不过……”

  杜荷无言以对。

  “没什么可是的!这次河东道由我带人去,你们另带些人到岭南道去买地种甘蔗。”

  “现在长安城里的权贵们,都对棉花和甘蔗垂涎三尺,父亲死的早,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杜家偌大的家业,很有可能会毁在我们的手里,到时候,你还怎么面对父亲?”

  “岭南?大哥,那……那里,应该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吧?”

  杜荷一看大哥的态度,就知道没得商量了。

  “哼,燕王府,房家,还有段家的人,都已经先我们一步过去了,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二弟,你整日里都跟着长孙冲,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了,长孙家是怎么回事?他们昨天就出发前往云中的都督府了,他们家去岭南购买地皮的掌柜,上个月已经离开了。”

  杜荷无言以对。

  程芳与黄旗再次约好到味之精品尝新出的美味佳肴。

  离开大明宫后,两人在丹凤门前,足足等了一刻钟,才有一辆马车停了下来。

  长安城这么大,想要出去,肯定是要坐马车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车夫也是靠着赶车赚外快的,就像出租一样。

  平日里,丹凤门外,都会有马车等候,等待客人的到来。

  但是,今天的情况,明显有些不同。

  “程医正,今日真是奇怪,怎么在丹凤门外耽搁了一刻钟,平日里的马车呢?”

  黄旗略显臃肿,虽然温度逐渐下降,但穿得也多了起来。

  出了大明宫,又在太阳底下站了一会,他才发现自己的额头上都是汗。

  “是啊,按理说丹凤门这条路,应该是车夫们最容易招揽生意的地方,应该有不少车夫在这里等着才是,可今天却是一个人都没有。”

  程芳也是很纳闷。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现在的长安城,不管走到哪里,都很难找到马车。你们等了一刻钟,已经很快了,我昨天接待了一位客人,足足等了半个时辰。”

  马车夫是个很健谈的人,虽然这两个人一看就是大明宫里的贵人,可他却丝毫不惧。

  贞观之时,官员们的素质都很高,不会无缘无故的欺压平民。

  更何况,他还是城南运输队的马夫,只要他不惹事,真有什么事,掌柜的肯定会替他们挡着。

  “什么?怎么会这样?”

  程芳倒也不介意和车夫闲聊,虚心请教。

  “马车的数量是在增加,但这并不是不缺。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几天,从长安城到河东道的马车,最少也有上百辆。最近长安城出去了那么多的马车,肯定是有联系的。”

  不管在什么时代,司机都是话痨。

  尤其是在皇城根下的司机,简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谈,上至朝政,下至哪里的烤鸭最正宗,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这倒也是。这几天,朝廷一直在大力推行向河东道迁移人口,据说是燕王殿下一手操办的,燕王府的上官仪也在主持,户部、工部等部门也都在全力配合。”

  黄旗虽然掌管着御膳房,但宫中的许多事情,他还是知晓一二的。

  而且,移民们要去河东道种棉花,也不是什么秘密。

  “我明白了。”

  程芳像是明白了什么。

  作为一个大夫,他的医术或许是合格的,但是在某些方面,他还是差了一些。

  ……

  城南的马车作坊里,韦思仁、韦小宝两人看着大厅里的几个客人在那里讨价还价,一脸的喜色。

  “郎君有所不知,这些日子,二轮马车的销售量可是大增,特别是您提出来的那种不用马拉的两轮黄包车,一天可以卖出几十台,平时无人问津的两轮马车,每天都有不少人买。”

  自从被对面的宝马马车行打击之后,韦宝就吸取了教训,做出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他让人模仿宝马马车行,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马车虽然寿命没有对面的那么长,但是却比对面的要便宜得多。

  当然,他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的两轮马车,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加减。

  加,是为了让这辆马车更耐久,而减,则是为了节省成本。

  这一年,韦思仁向韦小宝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把两轮马车简化了,变成了人力车,卖给长安城里的人。

  本来韦思仁也没指望这黄包车能卖出多高的价格,但没想到,这黄包车居然卖的这么好。

  特别是这几天,几乎都快卖光了!

  “听说燕王府的马车已经全部供应给了大唐运输队,就连宝马马车行都快没车卖了。”

  韦思仁笑着望向城南马车行库房的方向,心想这是个绝佳的时机。

  “不错,在燕王的推动下,朝廷已经开始全力支持百姓迁移到河东道种植棉花,而且陛下还赏赐了永业田一百万亩,这些田都在朔州的北面,现在长安城中的权贵们,都在忙着把人手和物资送往朔州。”

  韦小宝很清楚,自己的马车生意为什么会这么好。

  说实话,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

  在此之前,城南马车行并没有太大的发展。

  可是现在……

  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韦宝脑海中浮现出宝马马车行还没成立时的繁华景象。

  “好了,大家都走吧。朔州的土地越多,对于交通的要求也就越高,到时候,光是从长安城到朔州之间,不知道要用多少辆马车,才能将这条水泥路填满。”

  “我听说燕王府的马车作坊正在扩大生产,咱们的作坊可不能落下,赶紧招些工匠过来,把产量再提高一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