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满级考古大师

一百九十二章 赵蓝与同姓不婚

满级考古大师 顾屈 5370 2024-04-03 17:56

  

  

  

  

  

  

  

  

  “居然刻的是“右夫人玺”,而非右夫人印。”

  “看起来,这位南越文王的后宫,除了不确定存不存在的皇后,就是以这位右夫人为首了。”

  李教授摸着下巴思考着。

  王后,或者说皇后,并不一定是必需品。

  虽然说,西汉从刘邦开始,每一任皇帝在登基后就会立马册立皇后。

  但是南越国的国情,和西汉中央是不同的。

  南越国的上层贵族来自秦国。

  并且是出生于秦始皇生活的年代。

  秦始皇其人,在史书上是没有记载他的皇后是谁的。

  按理来说,他应该是有皇后的。

  不然扶苏就不会被记载为“嫡公子”了。

  但是这位秦始皇的皇后,似乎在历史上被刻意抹去了。

  翻遍所有史料,都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根据考古发现的一些证据。

  可以合理的怀疑,或许秦始皇的这位皇后,也是来自于楚国的王室。

  后来因为灭楚,以及楚地的叛乱起义,导致被废后,并且被秦始皇以强权抹去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在废掉这位皇后之后,秦始皇就再没立后了,后宫只有一些夫人、美人、少使之类的佳丽。

  而赵佗,在建立了南越国后,史书上同样没有记载他的皇后(王后)姓甚名谁,甚至有没有册封皇后都不知道。

  之后的赵胡也是如此。

  别说皇后了,就连后宫的其他女人,也全都没在史料上记载。

  可以怀疑,或许老赵家和秦始皇一样,不设立皇后。

  因为赵佗和辑百越,后宫收纳了大量的百越部族女子,是为了将百越纳入治下的。

  那么其中将谁立为皇后,都是一件会引发百越部落内部不平的事情。

  甚至会上升到严肃的政治摩擦。

  所以最好的处理方式,其实就是不册立皇后。

  不过老赵家也不是一直没有皇后。

  后来的赵婴齐就有皇后,是他在长安做质子时,喜欢上的HD女子樛氏。

  他回国继承王位后,就向汉武帝上书,请求汉武帝下旨册封樛氏为王后,在南越国内则是自称皇后。

  后来还成为了太后,并且成为了南越国灭国的导火索。

  当然,也是因为她做出了如此轰动的事情,所以才能留名青史。

  不过,仅凭这点,也不能证明赵胡就没有皇后了。

  也许只是他的皇后啥事情都没干,默默无闻的,所以才不被史记纪录。

  毕竟太史公写的史记,并非事无巨细全部都收录。

  他只挑重要的事情,或者说于国家有影响的事情纪录。

  不过,真正具有压倒性的证据,是这面右夫人玺上的“玺”字!

  玺,这个字在汉代规定中,是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用的。

  皇帝的印,被称为皇帝之玺。

  皇后的印,被称为皇后之玺。

  只有这两位,以及皇后升级成太后,才拥有用“玺”的资格。

  剩下的人,不管是诸侯王还是列侯,统统都不能用“玺”!

  如果,赵胡有皇后的话。

  他就算再宠爱这位右夫人,也不可能给她“玺”!

  这是严重的僭越,和根本不把皇后当回事!

  这是宠妾灭妻的行为!

  在经过周礼熏陶下的华夏人,是无法接受这种行为了。

  又违礼,又宠妾灭妻。

  这种事情别说皇后自己了,就连国中的大臣们,也绝对无法接受的!

  除非,赵胡没有皇后,后位空悬。

  在这种情况下,他赐给右夫人“玺”才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意思就是右夫人代替皇后的职责,帮其统领后宫。

  虽没有皇后之名,但是享皇后之实。

  这种行为,尚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不过哪怕这位右夫人享受了皇后的待遇,可以用玺统帅后宫,管理赵胡的内廷。

  但是她的身份,终究还只是一位夫人,并不是正儿八经的皇后。

  所以在赵胡去世后,哪怕他行皇后之实,但是也得依“夫人”的身份,从殉赵胡!

  包括她在内,一共四位夫人,全部都跟着殉葬了。

  她们生前没有在青史上留下丝毫记载,但是在死后两千多年,终于是重见天日了。

  也算是留下了那么几分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

  陈翰有些感慨的在右夫人殉葬的位置摸索着,试图寻找到一些更多能表明她身份的物品。

  还别说,真给他找到了。

  就在发现“右夫人玺”位置的不远处,陈翰又摸出来了四枚印。

  其中一枚象牙印,一枚绿松石印,一枚玉印、一枚穿带玉印。

  玉印的出现,再次证明了这位右夫人应该是赵胡的后宫第一人了,玉印都用上了。

  不过这几枚印里,除了那枚象牙印,剩下的都是无字印。

  而在象牙印上,则刻有“赵蓝”二字。

  “赵蓝?”

  陈翰在心里嘀咕。

  同姓啊?

  出于伦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考虑,西周初期开始,周代实行族外婚,禁止同姓之间婚娶。

  当时因为姓和氏是分开的,所以虽然两个人看起来氏不同,但是追溯到是同姓的话,也不能婚配。

  这点看西周时期的各诸侯们的联姻就能看出来了。

  基本上,姬姓诸侯国之间,是不会互相嫁娶的,只会和外姓嫁娶。

  秦国宗室是不会和晋国公室联姻。

  秦国能够和楚国世代联姻,一部分也是因为他俩家一家是赢姓,一家是芈姓,是不同姓的两支。

  虽然说,到了西汉时期,姓氏已经合流了。

  但是在上层贵族,以及向南越国这种贵族来自秦国的人眼里,同姓不婚的传统习俗应该依旧还是遵守的。

  这点可比欧洲那些贵族,到了十五六世纪还天天家族内部通婚的情况,好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的贵族虽然纨绔数量同样不少,但是傻子、基因缺陷、身体残疾的情况十分稀少。

  从三千年前,华夏古人就知道,同姓家族的人不能结婚。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男女如果同姓结婚,其子孙后代不会繁荣。

  《国语·晋语四》:“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春秋时期的古人就已经清楚知道了,同姓通婚将影响宗族的繁衍和后代的素质!

  到了西汉初期的南越国。

  老赵家的赵胡,娶了一位同样姓赵的赵蓝当妻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