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满级考古大师

一百六十八章 绫、罗、绸、缎

满级考古大师 顾屈 5817 2024-04-03 17:56

  

  

  

  

  

  

  

  

  蜻蜓眼珠。

  而且很有可能是战国中期就一直保存到现在的蜻蜓眼珠。

  虽然没有像曾侯乙墓那样,一口气出土一百多枚,只有寒酸的一枚。

  但是也不看看,曾侯乙墓在哪。

  湖北欸!

  那里从古至今一直都是考古大省,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那叫一个丰富。

  而且还是华夏竹简出土最多的省份。

  对湖北来说,可能多出土一枚蜻蜓眼珠,没啥稀奇的。

  可是对急缺汉代之前文物的广东来说,这枚蜻蜓眼珠,那可就太珍贵了。

  以前没见过,也没拥有过这玩意啊!

  而且不只是玻璃珠,同墓室内,还出土了小十件其他玻璃器呢!

  这批玻璃器的出土,立马点燃了广州考古所工作人员们的热情。

  不,他们本来热情就已经无比高涨了。

  接下来发掘出来的一些漆器、木器、陶器,甚至他们都有些看不上眼了。

  眼界高了!

  像以前那样,发现点汉代的漆木器,都要兴奋半天的情况,再不会出现在广州考古所的身上了。

  他们成长了。

  成长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至少发掘清理的动作快了不少。

  之前,不管清理出啥文物,大家都要围在一起,观摩观摩,指指点点一番,讨论讨论。

  现在,普通的漆木器、陶器,甚至青铜器,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清理出来后,放到吊笼里,直接吊出西耳室,都不带多打量的。

  有那么一点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的气质了。

  而看到这一幕的庄云鹏,也怪感慨的。

  说实在的,他在社科院读博这几年,跟着孔建文大大小小跑了七八个项目。

  其中大部分都是夏商周时期,最次也是秦汉时期。

  各种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玉器,他也算是都见识到了。

  从一开始紧张激动,大呼小叫,再到后来的习以为常。

  这种感受他也经历过。

  他也不是没想过,以后如果回老家的文物所上班,或许就再也不能像在社科院一样,接触各种夏商周时期的墓葬和遗址了。

  虽然,他的读博方向是夏商周考古。

  但是他的老家,在东三省。

  那地方,是没有什么夏商周时期墓葬和遗址的。

  倒是有红山文化、小珠山文化、兴隆洼文化这种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还不少。

  不出意外的话,他如果回东三省参加工作,应该就是常年泡在这些新石器文化基地,进行以十年为单位的长期清理工作。

  要说累,倒是也不会累。

  这种成熟的新石器考古基地,早就已经有完善的发掘方式了。

  平常也是朝九晚五,打卡上下班。

  但是日子肯定是要枯燥不少的。

  或许五年后,十年后,他如果在东三省,遇到一次夏商周时期的墓葬,表现的可能会比广州考古所的同事们,还要不堪。

  以前是没得选,他才安慰自己,回老家工作也不错,吃公家饭,又清闲。

  不用像在社科院这边这样,常年全国各地跑,上山下野,负担重,任务重。

  可是现在有的选了,那庄云鹏想法立马就180度大转变了。

  特别是看到广州考古所的同事们,只是发掘一座南越王墓,就如此激动。

  更是大大激励了他。

  必须要努力,留在社科院!

  年轻人,还是要多见见大世面!

  ......

  西耳室的发掘工作,并没有像庄云鹏预料的那样,要耗时半个月。

  虽然前期几天,他们确实磨蹭了点,有些被琳琅满目的随葬品冲昏了头脑。

  但是之后几天,广州所的研究员就逐渐上道了,发掘和清理速度都迅速提了上来。

  虽然广州当地秦汉之前的墓葬比较少,但是秦汉之后的墓葬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宋代之后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在田野考古经验这块,广州所的人还是不缺的。

  或者说全华夏每一个考古所、考古队的工作人员,都不缺乏田野考古经验。

  没办法,凡尔赛一点的说,华夏地底埋的墓实在是太多了。

  历朝历代被盗墓贼盗掘的墓,同样数不胜数。

  各地考古所真的不缺实践经验。

  在适应了南越王墓着琳琅满目的随葬品后,广州所的同事们,手上的速度很快也就上来了。

  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器、石器、金、银器,陆陆续续的都被清理了出来,打包送到了广州博物馆的仓库暂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丝织品,给了大家不小的惊喜。

  虽然说,墓室内的环境偏酸性,容易腐蚀有机物。

  但是东西多了,总是能有那么一点两点保存下来的。

  每一个随葬品上,都是有用绢和丝包裹的。

  大部分绢都已经腐坏了,但是还剩下了一些残片。

  其中包括普通绢、超细绢、锈绢、黑油绢、朱娟,五种不同的绢。

  其中普通绢出土量最大,不但用来包裹器物,还有很多是整匹整匹入库的。

  虽然出土时,已经残破了,但是大体“一匹”的轮廓还是清晰可见的。

  这些普通绢是棕黄色的,残长30厘米,宽25厘米,厚9.5厘米。

  因为是卷成一匹的,专门从丝绸研究院请来的专家,还单独测量了一下每层卷的厚度。

  而测量出来的数据,更是惊人!

  只有0.077毫米厚!

  连0.1毫米都不到!

  这样一批9.5厘米厚的绢,足足有千层以上裹起的!

  虽然之前已经在马王堆汉墓等其他西汉汉墓中,出土过不少丝织品,甚至保存的比南越王墓中更好的都很多。

  但是当大家亲眼看到,如此薄的一层丝绸时,依旧为这超高的制作工艺叹服。

  不到0.1毫米的厚度,如此轻薄的丝绸,却是两千多年前的手工业工艺!

  中华民族的丝绸文化,不愧是享誉全世界的!

  就这手艺,别说外国人了,就连华夏自己人,都不得不叹服啊!

  “不同的绢,厚度不同,最厚的是绣绢,因为要绣图案,所以厚度达到了0.16毫米。”

  “黑油绢的厚度是最厚的,外表漆黑有光泽,可能本就是用来做外衣的,所以厚度达到了0.25厘米。”

  “朱娟的出土量也较多,就是在普通绢的基础上,以朱砂为染料,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使卷成为红色。”

  “这种朱娟的单层厚度约0.231毫米,一立方厘米的重量也只有2.4克!”

  “除了绢之外,还出土了一批罗、纱、锦、帛、丝绵!”

  陈翰和孔建文等人,瞠目结舌的听着广州考古所同事的介绍。

  这南越王墓里,居然有这么多丝绸制品。

  而且这些丝绸制品的制作工艺,居然如此高超!

  “这西耳室,简直就是一个西汉丝绸制品宝库啊!”

  “可惜的是,这些丝绸制品全都腐坏了,仅存的都是一些残片,最大的碎块也不过巴掌大。”

  “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丝绸保存完好的话,将会多么震撼!”

  “绫罗绸缎,绫罗绸缎,这回我总算是知道,什么是绫罗绸缎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