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器不可言
今年的夏天,和去年一样,来得非常早,甚至相较去年,再一次提前了。
才是三月倒春寒的时候,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逼近三十度,在中部地区,气温则已经超过这个数值,如3月12号那天,EZ境内的江城气温竟高达三十七度,再次刷新了当地同时期的最高记录,至于南方地区,则情况就更甚了。
与此同时,各种植被早早地进入了繁茂期,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野外的杂草已经疯长到半人高,一些常见的落叶木,如柳树、杨树、梧桐树,本该是初发小叶的季节,但现在已经枝繁叶茂,绿势惊人。
如无意外,今年的小麦将和去年一样,三月底就可以收割,这和往常相比,提前早熟了两个月,类似西瓜、黄瓜这样的夏季时令果蔬,本应在现阶段种植,到六月份成熟,但实际上,早在一月份气温十多度的时候,农户就开始种植,并且生长周期同样缩短了一个月,现在已经上市一个星期了。
总之,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夏天提前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接下来,气温很可能会像去年一样持续上升,引发一系列可怕的连锁反应。
从去年到今年,这是第二年。
“同学们觉得,今年的最高气温会上升到多少度?”高二3班的课堂上,生物老师李学文端着一个大水杯,咕咚咕咚连喝几大口水,擦了擦满脸的汗,然后向同学们提问。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甚至有些凸起,这是长期精神亢奋导致睡眠不足的表征。
这种现象,从去年开始,在包括人类的很多动物上,都呈现了出来,具体还有其它一些特征。
听到这个问题,同学们嗡嗡起来。
他们的眼睛虽然没有像李老师那样凸起,但同样布满血丝。
“去年四月到九月,气温持续上升,咱们江城本来就热,最高气温在九月份竟到了四十八度,持续了一星期,直到十月份才逐渐回落。”
“南方那些地区,像琼州,粤州,去年最高纪录已经破了五十度。”
“听说国外很多地区更热,接近六十度的地方都有。”
“国外的先别管了,不知道江城今年会不会突破五十度?要是这样,又要热死很多人了。”
去年,全国热死人的案例从开始的屡见报端到最后越来越多,整整热死数千人。
“有啥担心的,官方现在不是正研究停工停课吗?说不定下个月就放假了,一直放到九月,说不定到最后,连高考都取消了。”
有的同学不以为然。
“别惦记着放假那点事了,气温这么升高下去,将跟去年一样,引发一系列可怕的连锁反应。”
有的同学“忧国忧民”,严厉地驳斥起来。
先前那个惦记放假的同学马上不服:“那你说说看,都有什么可怕的连锁反应?”
这样一问,那个“忧国忧民”的同学正要回答,却忽然看了看李老师,没有吭声。
其实,这个问题虽然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但却并不难回答,这位同学之所以噤声,另有原因。
毕竟在去年,随着气温持续上升,多地打破有史以来的高温记录,引发了媒体的强烈关注,很多专家都在网上发表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可怕连锁反应,大致就是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水、台风、海啸频繁发生,各种生产活动受影响或停滞,物种大量灭绝,整个生态链从断裂走向崩溃。
而且,这些在去年已得到大量验证。
仅以国内为例,去年四月到九月,全国多地雨季增强,不时有山洪爆发、城市被淹的新闻,在沿海地区,如闽州,去年的台风次数高达十二次,平均一个月有十天都在刮台风,就连不怎么刮台风的辽州,去年也刮了四次。
在此期间,由于干旱,全国的稻田几乎无水灌溉,甚至无法插秧,导致大面积减产。
小麦之所以能躲过一劫,也仅仅是针对冬小麦,冬小麦的生长期恰逢十月播种,到来年五月收割,加上现在提前两个月早熟,恰恰处于气温回落期,所以算是侥幸。
而对于四月播种八月收割的春小麦来说,去年已经验证,由于高温干旱,连苗都发不出来。
现在上市的各种夏季时令果蔬都是这个道理。
但这,这很可能是今年最后的繁象。
因为,如果今年的气温真的像去年一样持续上升的话,那么,别看现在各种植被长势惊人,但到了六月就会跟去年一样,大部分因高温干旱逐渐枯死,到了八月,几乎死绝,大地将焦枯千里。
只有到了十月,气温逐渐回落,到来年三月,这个阶段内的气温适宜,各种植被才能生长。
除此外,还有其它方方面面的乱象,不一而足。
正因如此,在去年,整个社会很是经历了一场恐慌,各种谣言纷飞,闹得人心惶惶,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末日言论,这严重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无法专心学习。
于是,校方颁布了一条校规:禁止讨论有关可怕连锁反应的话题。
所以,这位同学之所以噤声,只是碍于校方规定,不是他回答不上来。
“同学们认为,十月到来年三月间的植被为什么会提前早熟呢?还有包括咱们人类在内的动物,从去年开始,为什么会出现亢奋、难眠、多食、多饮、易怒的现象呢?”李老师见状,饶过对可怕连锁反应的讨论,将话题转移到生物的反常上。
这个问题,同学们就不太好回答了,但不妨碍大家的各种猜想。
有同学说,是不是植物被催熟了,但马上有人反驳,催熟只针对人类需要的农作物,但野外那些杂草、树木,可没人催熟,但同样提前早熟了。
于是又有同学提出,这说不定是国外那些生化实验室的某种物质泄漏,渗透到山川河流中,污染了全球,让植物出现早熟现象。
这种论调,看来是受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引来一部分人嘲笑。
“这种事情可很难说,毕竟文学影视作品也是取材于生活,那些生化实验室泄露物质污染全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那位提出此论调的同学涨红了脖子分辨着。
看他这么正经,于是有反驳的同学也正经起来:“那照你这么说,这种物质一定可以在水土环境中检测出来啊,但官方到现在为止都找不到答案。”
这样一说,那位持“生化危机”论调的同学便悻悻不言。
不过最后,总算有一位同学说出了还算靠谱的答案。
“很明显,这跟气温升高有关系,气温升高,阳光照射充足,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所以长势加快,生长周期缩短,自然就提前早熟,但是气温过高,植物又会不适应,光合作用反而减弱,加上干旱缺水,所以从六月开始,大量枯死,什么也种植不了。”
但是动物的反常,这位同学就回答不上来了。
这个时候,李老师注意到了三排窗口的一位同学。
此刻,这位同学正望着窗外,自始至终一言未发,似乎对同学们的讨论视若无睹。
“周跃,你来说说这个问题。”李老师移步上前,走到这位同学面前。
闻言,所有的同学都安静了下来,大家一齐转头看向了周跃。
不为别的,只因这位名叫周跃的同学,是高二全年级的学霸,而且是传说中那种“平时不用功,考试第一名”的学霸。
据称,他在去年高一阶段就参加了高考,超过一本线四十多分。
而且他平时的言论也颇为惊人,有时候连各科老师都无法反驳。
听到李老师的提问,周跃将视线从窗口转移回来。
他的眼睛不像同学们那样布满血丝,反而透露着一种清澈。
“其实你们说的催熟并没错,尤其是刚才张涛同学说的气温升高导致植物长势加快,也许更靠谱一些,只是未必是本质原因,所以张涛同学无法解释动物的反常,因此,我倒有另外一种猜想……。”
周跃顿了顿,环视着所有同学,说出了他的猜想。
“全球的生物新陈代谢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