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开激荡人生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大家都用眼睛余光偷偷瞟向王大河,心中诸多不解。

半晌,潘书记不疾不徐,摆摆手,说话声音不冷不热听不出心情如何,“开会嘛,讲的就是畅所欲言,请王镇长继续。”

王大河忽然笑了,笑的很得意,甚至一点都不掩饰,“潘书记,郭镇长,诸位领导,不知道你们注意到这份销售协议里一个问题没有。”

“什么问题?”一个瘦子好奇问道。

王大河瞪着赵贵良冷笑,道:“油田管理局既然签署了这份购销合同,那就说明人家对咱们镇的红菇质量很满意,对不对?”

“是。”

“是这样。”

看到有人附和自己,王大河仿佛看穿一切,横眉冷扫赵贵良,“既然油田管理局对咱们镇红菇质量很满意,咱们是不是可以由供销社出面来促成这笔交易呢?”

“王镇长,不管是苏阳还是供销社出面,最终咱们把积压的库存清理掉,这才是事实,何必一定要纠结有谁出面呢。”

赵贵良点了一颗烟,抽上一口,在烟灰缸弹了弹。

捕猎者与猎物是无法调和的敌对关系,如果赵贵良的理解能力仅限于红菇,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王大河今天的表现非常像一头饿了十天半个月的猛兽突然看到猎物,那种眯眼弓身本能,是捕猎者发现猎物后的肌肉反射。

好整以暇抽颗烟,赵贵良在等待王大河最后发难。

“肯定不一样。”

王大河拼命摇头,脸上肥肉差点扇到自己脸,举起食指道:“其一,销售合同中,油田管理局订购了三万二千斤红菇,总计付款三十万零八百。这个数字,我没说错吧。”

潘书记皱了皱眉,陷入沉思。

同时竖起食指和中指,王大河继续道:“其二,刚才赵镇长告诉大家,苏阳给予咱们镇红菇收购价格是2元每斤,那么请问,销售协议中,三十万零八百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这是因为……”赵贵良知道事情经过,举手准备解释。

王大河粗鲁打断赵贵良,环顾一周,冷哼道:“我觉得这里面有个阴谋,油田管理局给这份销售协议定价三十万零八百,而咱们镇供销社卖出的红菇才仅仅2元每斤,也就是说,协议里的苏阳只要花一万块钱就拿走了本属于咱们镇供销社的三十万利润,这可不可怕,这是不是一件阴谋?”

哗…………

尽管有一把手和二把手在场,众人也禁不住开始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狗屁理论?”

苏阳翻着白眼,一言不发看着大饼脸独自表演。

从头到尾苏阳都在会议室,他不明白王大河为什么要针对赵贵良,更不理解王大河脑袋里在想什么,突然宣称什么三十万利润应该归供销社所有。

王滨王大河不愧俩父子,都一样不要脸,这个结论他怎么来的?王大河的数学老师究竟是不是养驴选手?

销售协议里的确写明了最终交易额为三十万零八百,但是,那三十万不是真正的利润啊,甚至连毛利都算不上。

仅订制礼品盒的价格都高出红菇本身数倍,而且还有后续的不合格红菇损耗,包装费,人工费,运输费……按照商业成本,其实苏阳的公关也是一笔实际支出。

一直被王大河针对,赵贵良不可能视而不见,沉吟数秒,冷冷道:“王大河同志,你说了这么多,总该给大家拿出一个具体意见吧。”

赵贵良意思很简单,既然你王大河一会说可怕,一会说阴谋,一直跟大家伙对着干持反对意见,那么你就必须给出一个说法。

以往王大河虽然也作风霸道,但那仅限于对下属,今天他却像抽了风般连郭镇长面子都不卖,非要为一件“小事”强行打断正常工作,的确有点不正常。

王大河好似胜券在握,美滋滋抽了一口烟吐出浓浓烟雾,“这个什么苏,苏什么?”

“苏阳。”赵贵良冷笑着。

“对,就是这个苏阳。这个苏阳的做法书记刚才已经表扬了,我就不再赘述。”

王大河笑眯眯掐灭烟头,开口道:“我的意见很简单,咱们镇供销社的红菇积压问题理应咱们自己解决,同志们,咱们可以由镇里指派可信任的同志去石油管理局联系出售红菇嘛,为什么咱们要把红菇卖给苏阳,而不自己赚那三十万呢?”

嗯?

一直低头看文件的潘书记禁不住抬头瞟了眼王大河。

“同志们,咱们镇需要这笔钱的地方很多啊,比如说几个村里的学校,已经两个月没有足额给民办老师发工资了吧?”

王大河脑子里已经被三十万巨款填满了,兴奋挥动右手,“再比如说,咱们镇自筹编制职工,也有半年没拿全工资了吧?还有,咱们这个大院,有好几处房子都漏雨也该修补了……大家都看到的,咱们郭镇长马上都要退休了,一家六口还挤在那间三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

王大河讲的滔滔不绝,吐沫星子满天飞。

钱这个东西,太敏感了。

这到底是一种无奈,虽然明面上规定同工同酬,但实际操作却有很多地方根本没办法执行,这个时代,很多乡镇都在大量使用非在编人员,可上级统发薪酬中又不负担该类人员工资福利。

在座的开始听着没感觉什么,但接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毕竟王大河说的都是与他们自身利益戚戚相关,没钱怎么办事?拿不出全额工资管人都不理直气壮。

特别是王大河说到该拿钱出来修补办公住宿条件时,众人都微微有些动容。

要知道,在座各位除了潘书记和少数几位领导家在县里,剩余大部分都住在这个大院,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好多人家里都存在漏雨问题,眼瞅着秋天雨季快要来了改善住房条件,的确迫在眉睫。

但镇里没钱啊,没听王大河说,好多编外职工工资都没发,这种情况下,大家伙谁还好意思提出拿钱给自己改善居住条件。

但现在不一样了,王大河竟然从这份销售协议中看到商机,而且还是一笔三十万巨款的商机。

不得不说,钱帛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