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不是我想要的那个哥哥

父母是在南下打工时生下的我。因户籍的缘故,我在当地上学,是走关系同时加上高额赞助费,才超龄插班成功。

亲眼目睹父母工作时的早出晚归,亲耳听到各个班主任推脱的借口,我总想着要为父母挣口气。因此,我一次次用最优异的成绩,扇着当初以“插班生难跟上,成绩差”为借口拒绝我的班主任的巴掌;毛遂自荐并认真负责做好班干部的每一份工作;与每一位同学搞好关系,争取做到“团结友爱”的指标。然而事与愿违——有些事总是会脱离你的控制,让你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

当时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成绩优异,长得英俊,常常送各式各样新奇的玩具给同学。我家那时家境不算富裕,从没生日和玩具的概念。因此,当我收到第一份礼物——来自他们送的七彩手镯和芭比娃娃的水晶鞋时,我特开心。

然而正如小孩子的通病,和谁好时,我们乐于分享所有玩具,但一旦发生争吵或不合,无论当初以何种理由送给你的东西,都必须还回来。

第一次与他们关系不和是因为什么,我不记得了。当他们严声要求我把之前送给我的玩具还回来时,我在生气的同时,心里突然有点堵,但还是同意了。可不知怎么了,其中一只水晶鞋却怎么也找不到。每天上学时的一次次追问“我的东西呢?”“你不会是不想还吧?”……放学时的一次次威胁“你明天再不还我,我就告诉全部同学”“你也不想闹到老师那吧”……当时,我曾想过主动向老师坦白我的难处,曾想过让父母帮出钱买一份新的还给他们,曾想过向他们低头道歉,但最终我选择自己挨饿了几天,将父母给的早餐钱攒下来赔给了他们。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轻意收取所谓的礼物,即使收了也会妥善保管;我友善给与身边的人我的好,但从不强求身边的人必须回以同等的好;我开始养成省着花钱的概念,及时清偿欠下的债。我有了一个意识:除了亲人,所有他人给与你的好,都是需要代价的,都是可能被随时收回的。于是,活在父母口中的,曾经可有可无的哥哥,第一次有了一个具体的轮廓——能保护我,会安慰我,会送我各种礼物,永远站在我的立场处事。最重要的是,对我的好是永远不会反悔收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