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小民女
一场大雨,加上大雨中的一场大哭,文玉歌回去就高烧了起来。
此前李美姿已被某五品女官请去府中做女红师傅,那边管食宿,现在学舍这边只剩文玉歌和王俞月了。
这场病把王俞月吓得不轻,又是请医问药,又是端茶倒水的,高烧过后文玉歌又感冒了数十日才好起来。
而这几天王俞月也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
“玉歌,你到底怎么想的?”
“什么怎么想的?”
“和瑾公子啊!你若觉得不舍,就不要放手了。”
“俞月,我们两个不可能的。我之前不给他回信也是因为这,我想让他找到合适的人,想让他能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室…唉…”
“那你现在这样…”
“我以为我可以很潇洒的说再见,我以为我可以很潇洒的放手,我可以很潇洒的那么多天不回信,我也可以很潇洒的就当我们的事已经结束…”文玉歌默默流泪
“可是真的把这些事摊开说明白了,才发现自己…发现自己…难受到呼吸都是痛的…”
“那就把瑾公子找回来呀!”
“不可能了,俞月,我这辈子和他都不可能了…”
“你…”
“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我家不会同意,他家也不会同意,即使强在一起,也没好结果的…”
“那…”
“我不想父亲母亲伤心,我都没敢和他们说吴枫瑾的事…”
“真的没办法了么?”
“没有回头路的……”
“……唉!”
这种事情,外人也不好强劝,先这样吧,而且玉歌这人,越劝越犟…
身体好了之后的文玉歌,决定回汴梁府了,文家父母来信几次想让文玉歌早些回去。
加之和瑾公子这伤心事,文玉歌心中撑不住,就给王俞月说了,然后开始收拾行李,需要拿回去的就打包,能留下的就留给俞月。
回去之前,文玉歌请王俞月去吃了京城炸酱面,实在是两个小姐妹也没什么钱,虽然两人接的有绣活,但是京城样样花费都贵的不行。
随后又和王俞月去玉华岫双清别院游览了一番,散散心,这玉华岫是京城外不远的一座山,双清别院在山中,乃是前朝的皇家别院。
本朝太祖梁武帝摔军进京前最后的决战,踏平前朝,就是在玉华岫安营扎寨,住的双清别院。
到了梁平帝后期,大力发展经济下,又把这一块圈起来,百姓只要交银子,就可以进入游玩。
毕竟是前朝的皇家园林,又梁武帝在此停留过,百姓来的很多。
不得不说是一个开源进财的好办法,后来全国各地的闲置园林,都是这样利用起来的。
“俞月,对不起,我们说好一起边做绣活儿边去不同的地方游玩,一起走遍大江南北的,我没有坚守住我们的千年之约!”
“没关系的玉歌,其实我也没坚守住,我决定在京城定居了!”
“你要留在京城了?要跟着你母亲生活吗?”
“不跟着母亲,我自己过。”
王俞月顿了顿继续道“与其回去看继母脸色,或是在继父手下讨生活,不如我自己在这边做工来的自在!”
“也好,若有一天,我…还来找你!”
“好!”
王俞月待文玉歌恢复,选了个日子就帮忙拿着行李去了镖局,回汴梁城路途遥远,民间的马车不太安全。
镖局运送一些不太重要的货物时,都会顺带接一些送人的活儿,可以多挣一份儿银钱,又解决旅途平安的问题,一举两得。
“玉歌,一路保重!回到汴梁府给我来信!”
“好!”
此去经年,分分合合,来来去去的人,又有几人是能经得住时间的消磨呢?
这边文玉歌坐上回汴梁府的马车,那边瑾公子和青梅竹马两家已经正式接触几次,等待再一次坐一起吃个饭就要正式商谈结亲事宜了。
这时候瑾公子却心慌不适起来,总的来说就是内心很抗拒这段亲事,又想抓住这段亲事。
他心中在想文玉歌,他有些退缩了,可是两家的亲事,也不是他能自己左右的。
然后瑾公子就告诉了青梅竹马,他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调节。
这事告诉青梅竹马后,青梅竹马也表示了理解,并说亲事是两家之事。
结亲不是结仇,让瑾公子和文玉歌直接断了也不现实,她可以等瑾公子完全忘了文玉歌之后,两家再议亲。
“阿瑾,你曾经待我的心待我的情我都知道,我也信你不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人。遇到文姑娘,你们朝夕相处,你这么好,不动情是不可能的。我理解你。”
“阿晴,对不起,我没想到,我…”
“没关系,阿瑾,我相信,我们的七年,不会抵不过你们的七个月。你好好处理和文姑娘的事情,不要伤她,我会等你忘了她的。”
“阿晴,你真好。”
“我也不好,我是不会放手的,我的阿瑾,怎么可以拱手让人?不过我也会等你和文姑娘彻底断了,我们再议亲!”
“谢谢你,阿晴!”
瑾公子很是感动,心中想一定要好好的处理好这两段感情,和文玉歌要做好告别,和青梅竹马要做好新开始!
文玉歌虽说知道和瑾公子都不可能再续前缘,但是不甘心呀,我文家大小姐,怎么能就这么被人甩了?
于是从京城走之前,大笔一挥,一封信就寄了出去。
在瑾公子心慌的和青梅竹马谈过心之后,收到了文玉歌的来信,大意是:吴枫瑾你个王八蛋,竟然脚踏两条船!
她文大小姐还没说分手,你怎么能另外有了欢好的姑娘?!另又告诉吴枫瑾个王八蛋,自己回汴梁府了!
瑾公子看到信的时候,虽然被骂了,但忽然就又踏实了起来,看着信嘿嘿傻笑,算着时间,等文玉歌回到汴梁府再给她去信。
文玉歌回到汴梁城后先给王俞月去了封信,报了平安。
王俞月回信说,她现在和李美姿在一起,都在女官府上做女红师傅兼绣娘,一切安好。
在家中的文玉歌,收到了瑾公子的来信,两人很是你来我往的吵了不少时日!
就在文玉歌每日里写写信,寄寄信,吃吃喝喝,溜圈都很少的日子里。
父母亲对她的态度那是一天不如一天,从最开始回来的热情开心。
到前几日公主的待遇,又到后几日普通待遇,再几日就该沦落到奴仆的待遇了!
然后文玉歌抢在文父文母觉得她碍眼、要骂她之前,找了一份武馆的文书工作,实在是不想做女红了,做的时间长了感觉好厌烦…
武馆叫秋山武馆,离文玉歌家一条街,是一家对外武馆,配备的有武师,百姓和武者可以通过交入会费,来这里习武健身。
梁平帝前期大梁提倡全民皆武,多习武健身,这不,市面儿上就开了好多家武馆。
后来经济为先,大片的武馆倒闭,再到如今,经济好些了,又开始提出了强身健体,汴梁城的繁华地带又开了一两家武馆。
文玉歌说是文书的工作,其实就是和另两个女孩,在学员或者武者来练武时,做好进门登记的工作。
在开门之前把前面的卫生简单打扫一下,后边武场有专门的妈妈打扫,也不用她们。
然后就是帮着馆长记录他们这些武馆人员的上工时间,结算月钱。
上工的时间很紧凑,一天上午一天下午轮换着来,每天都有小半天的休息时间,一个月还有四天月休。
一同做工的武师和其他两个姑娘又都是和文玉歌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整体来说,在武馆的工作就是轻松又愉快。
来了一小段时日之后,文玉歌和其他同伴、武师及部分来练武的武员混熟了,也是经常结伴去喝酒撸串搓麻将,说来小日子过的也是充实红火。
和文玉歌一样是文书的其中一个小姑娘,是武馆的老人儿了,比文玉歌小一岁,家就在武馆对面儿胡同里,特别爱说话又大嗓门,大家都叫她小喇叭。
天天张家长李家短的把武馆内大大小小她所知道的八卦,给文玉歌讲了个遍,这也使文玉歌迅速的熟悉了武馆的人员。
这天早上,才上工安置住,馆长让文玉歌小喇叭并几个武师去外宣传武馆,几人出了门武师们问:“你俩吃饭了吗:?”
“吃了,怎么了?”小喇叭说道。
“我们还没吃饭,你俩等我们吃了饭再一起去转悠。”
“好嘞!”
出了武馆没多远,是一家卖胡辣汤油条的,几人坐下,边聊天边吃饭。
“诶?…快快快!馆长和大掌柜出来了!”文玉歌正好坐在对着武馆方向的位置。
“!!!”俩武师看着刚端上来的胡辣汤,心里一阵酿西匹!忍着烧赶紧呼啦两口,捏着油条鸡蛋鳖就跑!
“快快快,去我家!”小喇叭拉着文玉歌在前面带路“在这边在这边,哎呀!你俩不要喝了,快走!”
要么说人在紧急的时候发挥超常呢,这四人愣是连躲带跑的,没让发现!
到了小喇叭家,四人呼呼歇歇的瘫坐在小竹椅上。
“这四个小孩也不知去哪宣传了,刚出来没多久,就跑没影儿了。”
“谁知道呢…”
“估计去人多的地方了…”
正歇着的四人听见外边渐渐远去的声音,小喇叭趴门缝看着馆长和大掌柜走远,摆了摆手,扭回头,四人相视大笑!
“我们还出去宣传吗?”文玉歌问道。
“不去了不去了,来回跑的累死了,等快到中午我们再回去!”小喇叭拒绝。
“娟儿姐,给你家打牌吧!”
“行行行,来,麻将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