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小民女
说起文玉歌,乃是开国十将军之一文家的嫡支大小姐,到她父亲这一代,文家已经没落到长工阶层。
文玉歌的太爷爷,是跟着梁武帝打天下的十将军之一,配享国士。
梁武帝登基后,文玉歌太爷爷解甲归田,回了老家东京汴梁城。
又被小老婆枕头风吹得宠妾灭妻,抛妻弃子,带着小老婆一家跟着州府搬迁至郑川,把老母亲和原配嫡妻并一众妾室扔在汴梁城关门独过。
梁武帝后期,妖后祸国,文家遭了灾,文老爷子虽然官威不再,但奉养还在,除了梁武帝亲口下令,谁也不能明面儿上动他。
可是汴梁府这一众妻儿妾室却被排挤打压的厉害。
彼时文将军的母亲已经过世,文将军嫡妻在打发了其他妾室后,和长子领着儿媳及下面一众子女,从三进大院子搬到了大杂院的三间破瓦房。
长子从工部官员被排挤到巡防河务,好歹长媳和善多语,与一众邻居处的还行,虽经常被市井小民占些便宜,却也没人敢欺辱。
后来文将军嫡妻郁郁而终,长子吐血而亡,独留长媳带着五个子女紧紧巴巴的过活。
再后来,梁平帝登基,大梁经济提高,朝廷修桥铺路,文玉歌家占了位置,官服上门通知,被打压怕了的文家长媳,也就是文玉歌祖母,态度良好端正,利索的配合搬迁。
就从大杂院的三间破瓦房,给安置到了朝廷规划的新民宅区。
虽然没有院子,但是一排排整齐干净的房屋,进门有厅堂,做饭有厨房,如厕有茅房洗漱,还有一大两小三间卧室。
真真是,文玉歌的祖母做梦都没想到,自家有一天还能住回到这样齐全的房子!
虽然没有我家以前的三进大院子敞亮,但也不错了不是?
文玉歌家搬到新宅子的第三年年初,文家祖母也离世了。
大概是之前精神一直提着,加上原本就有的消渴症,这两年忽的一放松心神,数病齐发,老太太就这么去了。
现在文家是文玉歌的父亲当家,他们这一辈儿,只有文玉歌父亲一个男丁。
可是这个家当不当的,也无所谓了,姑姑们也都出嫁了,文玉歌父母都是长工,而且就一家三口。
文玉歌母亲当年在生过文玉歌后一年,其实又怀了一胎,自己不知道,去上工累着就滑了胎,当时已经四个月,有经验的婆子说,可以看出是个哥儿了。
再有很多年没身孕,去医馆,大夫说是伤了身体,以后大概是不能有身孕了。
文玉歌的外祖家,世代农民,外祖母和外祖父是黄河北沿,黄河滩里相邻两个村子的,经人说亲,外祖母嫁给了外祖父。
离外祖父家不远,就是有名的御厨之乡,外祖父表姐嫁了过去,他也跟着表姐夫学了一手简单的厨艺。
后来闹饥荒,外祖一家逃荒去了当时还是州府的汴梁城,应聘到了朝廷官办的食肆,做汤锅师傅,在汴梁府定居后,乡中农田和宅子就被收回充公了。
再后来外祖父过世,外祖母带着两儿一女过活。
听外祖母讲,以前外祖母还有一个儿子,现在的二舅其实该是三舅的。
当时逃荒路上,大舅和那个二舅,同时生病了,救了大舅,没救二舅。
“为什么不把两个都救了呢?”
“因为没有钱呀…”
“那为什么是给大舅看病不给二舅看病呢?”
“因为大舅是老大啊,长子总是重要的。”
“啊,这样…”文玉歌想,若是给小的看病,是不是大的自己可以抗过来呢?
也可能那样的话,小的没有救活,大的也没抗过去,唉…
文玉歌当年考贡生没发挥好,只考了一个晋阳府的书院,做小贡生。
想参加科举,除非三年后重考贡生,估摸着,这辈子是不行了。
因为晋阳书院以前是个工职书院,主要就是教孩子们各类手艺技能。近两年才有了贡生,书院夫子连这个怎么能参加科举、怎么重考的渠道都不知道…
文玉歌在晋阳书院,晋阳书院不在汴梁城,而是在百里外的晋阳城。
贡生修习的,除了诗股数算,还要修习专业技能,文玉歌选了女红,没日里除了背书,还要裁衣做衫,绣花织物。
贡生学习的第三年,朝廷规定不论大小贡生都要游学上工,把修习的课业用到实践中去,然后再参加科举。
文玉歌17 岁这年,该去游学上工了,学院组织的去织造业发达的姑苏地区,文玉歌当时觉得太远,没有去。
她回家了,回了汴梁城,自己走访并通过朋友打听,选了汴梁城下属县城的一家书院,去做夫子。
其实就是一家专做技能培训的民办小书院,学子也是从十二三岁的年幼孩童,到四五十岁的大婶,应收尽收。
毕竟,书院院长也是为了生活嘛!
只要交的起束脩。
其实文玉歌原本是想去院长开的绣楼做女红绣娘的,院长在了解到她还是小贡生的时候说,你来我的书院当夫子吧!
“好嘞!”文玉歌欣然应允!
书院离文玉歌家,乘马车得一个时辰,所以文玉歌住在了书院提供的学舍,每日管三餐,管住宿,一个发月六百文钱的工钱。
每日里,有三个班需要文玉歌带,两个班主要教授初级的画图、图样等理论课,一个班教授裁剪、缝制等实践课。
间或的还要教授这三个班绣花、卷袖边等等。
书院有个学子,比文玉歌小两三岁,一个男娃娃,被家中送来学裁剪,想他以后能回家开个裁缝铺子。
说来书院的男娃娃还不少,不过年龄大些得,就只有女学子了。
这个名唤高良润的男娃娃很爱说话,有一日和文玉歌闲聊。
“文夫子,你今年年岁几何?”
“十七!”文玉歌缝着鞋垫回道。
“你成亲了吗?”高良润也在缝鞋垫。
“没有啊,我这小贡生还没念完,”文玉歌比划着,想在鞋垫上绣个花“而且朝廷规定,女子18方可成亲呀!”
“啥?我的姐诶!你咋还没成亲?”高良润惊奇的睁大小眼睛“我姐,就我亲姐,跟你一样大,已经两个孩子了!”
“啥玩意???!!!”文玉歌简直要愣了“成亲这么早?”
“是啊,在我们村,不光我们村,就咱们书院,这周边十里八乡的,”高良润比划一下“女子一般都是十四五就成亲了,最晚也就十六七!”
“我勒个乖乖,那这么小的年纪,官府给盖婚书吗?”
“要啥婚书?我们这都是以婚礼为主,跟你们城里不一样!你们是以婚书为主,我们这,没有婚书无所谓!”高良润摆摆手。
“只要有婚礼就是成亲了!如果有婚书没婚礼,那不行,那村里说是没成婚就苟合。”
“还能这样?在我们那,得先有婚书,再有婚礼,这才算成,不然没有婚书就在一起,那会被瞧不起的!”文玉歌感叹!
“哎呀,别说这些了夫子,你这都十七了,要赶紧定亲成亲了!再不定就晚了!”高良润替文玉歌急道。
“我不急,我怎么着也得等贡生毕业才行,城里跟你们这不一样。”文玉歌安抚小高学子。
“啧啧啧,真是不懂你们城里人,别看我才十五,我都已经定亲了!”
“…………?!”文玉歌想静静……
除了教课,文玉歌还会和同住的其他两个女夫子去参加县城的一些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