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后的那些青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那些大一大二的同学开始积极地备战考试。图书馆里一改以往的人流,总是坐无虚席,而每当这时,我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读书,是在校园里生活着,就仿佛一个学期的读书生活,就是只有这几天是在读书,其他日子都是生活。而我当然也经历过他们的一切,只是我更厉害,哪一天都是在生活,就算是考试前,我也潇洒自如。不是因为我平时读书认真,而是因为我学会了作弊。

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word文档便可以在手机上打开,最重要的一点,考试的时候是可以带手机进场的,当老师将一页一页的考试参考内容发给我们时,我就将它一页一页地复制到word文档上,再粘贴到手机上。

就这样,简简单单就应付了考试。只是好景不长,进入大三后,我也开始好好复习,为考试复习,因为有人用这种作弊方式,被捉住了,听说是制药班的,都不知是不是自产自销,把脑袋吃坏了,所以才会被捉。

时间临近七月,校园里离别的气氛越来越浓,广播里经常放着梁咏琪的《today》。

离开这一刻感觉不会忘记

朋友抱拥告别明天各自远飞

难得并没伤感依依不舍顾虑

重拾昨天乐趣一堆

曾经每一天相约找美丽去

陶醉美的故事互相勉励去追

曾经望着天空一起哭泣至睡

临别说起亦笑相对

别了依然相信以后有缘再聚

未曾重遇以前要珍惜爱自己

在最好时刻分离不要流眼泪

就承诺在某年某一天某地点

再见

…………

人最怕的就是在异乡找到故乡的感觉,同样,在离别时听珍惜现在的歌,也最容易悲伤,有时真的好想去探究一下,为什么伤心的人总爱听伤心的歌,而根据我从小到大的教育,伤心的时候应该想点快乐的事,当我们失恋的时候,应该听“恭喜发财”之类的新年歌曲才对,而我们却背道而行,总爱听一些苦情歌。所以说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复杂到似风要去钻研《today》后面歌词的意思。

我说:“这英文歌词有什么可研究的,基本上都是讲关于离别的意思。”

似风说:“你这就不行了,一首歌,如果你觉得它好听的话,对歌词吃透了,歌曲的味道更有滋味。”

我说:“考试怎么不见你那么认真,听一首歌反而要东查西查!”

“while the blossoms,Still cling to the vine是什么意思?”似风问。

我说:“这都只能意会,我告诉你blossoms,是花朵,开花的意思,vine是藤的意思,其他就靠你怎么想,怎样结合吧!”

似风说:“嗯,当开花时,仍然攀着藤?怎么感觉怪怪的?你是不是乱说。”

我说:“没骗你,你自己意会意会吧。”

似风支支吾吾的,像是在埋怨我,又像是在翻译。而对于这歌曲里的英文歌词,我更喜欢中文的词。以前我是比较反感一首中文歌里,为什么要穿插一两句英文歌词?一个上下五千年的国家,流传了五千年的文字,难道比不上那后辈英文吗?与其老是用口喊什么爱国,不如认真学习好中文还好了。那经过了五千年洗礼的文字,蕴含着的意义,又岂是英文可以作为对比的?可能我真的有点“吾乃泱泱大国”的那种固守自封,如果是,那就当他是吧,反正我很骄傲。

“别了依然相信,日后有缘再聚”。

多么美好的愿望,但现实又哪有什么缘再聚,都是一个个美丽的谎言。就拿自己来说,那些初中的同学,又有多少可以有缘再聚,在大家还在读书的时候,应该还是可以制造“缘”,让大家相聚。日后工作,我猜也只能感叹“他们就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我不知像我这样想问题,这么多无谓的感叹,算不算是忧郁症的一种。每次这样想,心情就会很沉重,遇到这些情况,很多人会用烟,用酒来辅助,以解决一时的忧愁,而我则不能,只有让时间将那份沉重削减。

我爬上自己的床上躺着,听着广播传来的歌声,望望宿舍的一切。黄明与小庄不在,似风坐在椅子上,翻译着无关痛痒的歌词,一切显得很慢。风从阳台外吹来,窗帘轻轻飘起,风吹在书本上,书懒懒散散地抬起了几页,然后蚊帐摆动着,伴随着很小的一些声音。风就走了,留下风扇,依然在机械化地运动着,但我知道风是来过的。

宿舍除了风扇那机械声,再没有其他的声音。我想,要是没有了我们的日子,这宿舍会是怎样的一个模样?会不会来了一班像我们这几个一样,一样地懒,懒到不到异味骤起都不搞卫生的人?又或者来的人个个整洁万分,再不然,这边变成女生宿舍?谁知道,我只想在这里留下一些足迹,别人雁过留声,我走过留屎也好。

我拿起笔想在床边那块墙上画些什么。一想,自己确实没有画画的天赋,于是,画画就搁浅了。是要写些什么字?“余升到此一游”?想想也不太好,这什么什么到此一游,随着《西游记》的播出,已经烂大街了,像我这样进过文学社的人,是绝不会如此套用的。

我辗转反侧,左思右想,过了很久,还是没有想出惊人话语,却发现“辗转反侧”不一定是要用在对爱人的思念上,原来用在想问题时,也非常贴合,这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