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展录
此时,“定极设备”公司位于宽州科学城的总部大楼里,乌丹正在和解决方案部二组的几位同事讨论着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极为重要,客户是一家集成电路行业的巨头“长天微元”公司,方案要整体解决长天微元的新工厂投入生产的问题。
方案要提供符合要求的超微影雕设备,而这种设备乌丹所在的公司定极设备就可以生产。方案还要对各种配套设备也进行合理选型、确定组成配置,另外,设施布局、设计规范、工程安排、实施进度、生产保障等诸多细节都需要在方案里面明确。
“长天微元”公司两个月前发布了消息,为了让特定工艺能够在新工厂一次性良好适配,以此提高生产的良品率,这次只会选择一家公司作为新工厂超微影雕设备的供应商。这个准备建设的新工厂规模庞大,一期工程就需要采购三十二台超微影雕设备。每台设备的售价极为惊人,单台就接近八千万元。
长天微元的新工厂只选一家超微影雕设备供应商的信息发布后,乌丹所在的公司定极设备的股价小幅下降了一些,而定极设备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纳英成”的股价就上涨了不少。每次重大的交锋,定极设备都会遇到纳英成,这家同样生产超微影雕设备的公司总部设在珞洲的香国。
在影雕设备行业里,尤其是超微影雕设备领域,嘉洲恒国的定极设备和珞洲香国的纳英成就像两只盘踞在同一片领地的老鹰,会把对方的动向看得清清楚楚,而客户的采购合同就像猎物,而他们一直争夺着同一类猎物,双方经常为了争夺猎物全力以赴相互激战。
定极设备和纳英成所生产的超微影雕设备被称成集成电路行业的皇冠。利用他们的设备,工厂把设计好的集成电路图转换为极为精密的图形母版,也就是俗称的“定影模板”。再使用极细波长的光线,根据“定影模板”的版型,投影到涂有特制影雕胶剂的玻璃板或铜板上,影雕胶剂感光产生化学反应后,在特定位置快速腐蚀出设定的形状,这样就可以在极高纯度的玻璃板或铜板上一次性雕刻出整片的集成电路。
如果用大尺寸的影雕机来生产,每次产出的一整片集成电路里面就包括数百个可以完成智能运算的集成电路单元,也就是通称的“智能元”。另外,简化过的影雕机也可以用来生产不需要智能运算的集成电路单元,这些单元被称为“非智能元”,主要用在信息存储等用途。
修元者可以通过意念变化来控制内元的流转,“智能元”有时也会被拿来与之比拟,不同于修元者变化的是内元这样的能量场,“智能元”变化的是电流,它通过里面的部件“变流管”根据外加的电压而改变电流。
“智能元”里面有着大量的“变流管”,单个“智能元”里的“变流管”有时会多达数千亿个,所以超微影雕设备的精度和稳定度要求极高,它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一次性把百万亿个“变流管”组成的复杂图案雕刻在玻璃片或者铜片上。有时,还需要采用特殊工艺进行多层影雕,让“智能元”容纳更多的“变流管”,实现更强的智能运算能力。
而集成电路行业的“智能元”和软件行业中的“系统代码”这两者,是构成信息技术行业的双螺旋脊柱,它们不为普通使用者所见,但分布在信息技术所及之处的任何角落,支撑着手机、电脑等各种信息设备的良好运转,也支撑着信息系统、应用等各种软件的正常运行。
鼎星能够生产高性能“智能元”的公司不少,但能够生产高性能超微影雕设备的就只有定极设备和纳英成这两家公司。
总部位于恒国卢州的“长天微元”公司业务规模巨大、也极其赚钱,名列恒国市值十大公司之一。他们在全球各地拥有十几个工厂、各种型号的影雕设备超过两百台,每年可以生产出上百亿个智能元,这些智能元被广泛用在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里面。他们的新工厂投资规模很大,位于卢州西边的昆岭,两期项目的总体投资规模超过三百亿元,想籍此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竞争优势,所以他们对影雕设备的要求很高、对整体方案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定极设备和纳英成的最新型超微影雕设备的性能其实不相上下、各有优势,纳英成在多层连续影雕、大尺寸生产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最为证券市场关注,而定极设备则在设备稳定性、能耗等方面保持明显的领先。
最近十几年,相对其他较小的竞争对手,两家公司已经建立起全面优势,两者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不仅研发、市场部门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即便是原本略为轻松的解决方案部门也开始深受这种压力的影响。
定极设备公司的策略市场部进行了统计,长天微元最近几年采购的八十多台超微影雕设备中,定极设备提供了接近三十台,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份额,而纳英成占了余下的份额,相较而言,定极设备是次要份额的供应商。所以,证券市场不看好定极设备能够拿到这个新工厂的订单,也属常理。
乌丹身为定极设备解决方案部二组的经理,接到要本组完成编制这家新工厂解决方案的任务时,就知道这会是自己工作以来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开始方案编制之后,有时他还会产生自己能力有所不及的感觉。毕竟,他担任经理也只有半年多时间,对编审大型方案还缺乏经验。
二组的几位主要成员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他们经验丰富、而且都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这个新工厂的计划和需求,但他们的意见现在并不相同。
“如果用这几套方案的配置,新工厂一期的电力消耗量会过大,开建二期的时候,会超出预测能提供的供电能力,这会影响后续二期的投产进度,保守估计会延续影响两年以上,我们的方案需要涵盖长期计划,我建议还是以第七套方案为主,配置完全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整体的平衡分值也最高。”一位成员表达了意见。
“纳英成设备本身的耗电就比我们略大,而且一直以来,满足他们设备要求的配套设备,能耗也高于我们选的配套设备,我认为在方案考量时不要让供电能力占过高的权重,新厂投产后的电力需求爆发后,供电公司也会加快投入,供电能力很可能会加速提高……”另一位成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他继续说道“而且最关键的是,你说的用第七套方案最合理,但这个配置仅仅是勉强满足了新厂一期计划产能的要求,这么多年,大家见过临时扩产能的情况也不少啦,新厂二期的建设投产会比一期再晚几年,第七套方案的产能扩充和模块升级的能力都比较有限,到时反而会成为一个瓶颈。”
又有一位成员神色严肃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纳英成最近几年的解决方案里,有些已经选了新的配套设备型号作为适配,客户反馈这些选型比之前的耗电有明显的降低。纳英成也一直在做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化,我觉得不能过于强调能耗低,我们虽有优势但已经有所缩小,我做了假想的测算,如果纳英成把方案做到最优,可以把之前一直比我们高十五个点以上的综合能耗,降到十一个点左右。”
还有一位成员也提出了意见“新工厂在昆岭选址的区域地质条件还不错,但也要对建筑地基做基岩化处理,现在的基岩化处理是按下一代设备做的考虑。再下一代的设备按演进路线图,会采用1.5光丝的雕刻宽度,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更高,现有的基岩化方案不能满足再下一代设备的地基稳定要求,建议进行修改,同时为了避免地基的缓慢沉降,不建议通过增加基岩化结构厚度的方式进行修改。而是把基岩化区域往南扩充30米、往西扩充40米,可以把工厂地面平台的月度震动峰值由12光丝降低到7光丝,再结合浮动筏技术,才可以保证1丝米雕刻宽度的地基稳定要求。”
乌丹认真的听着同事们的讨论,他一边看着同事刚分发到群组里的综合能耗测算模型,一边不断思考着他们讨论中的关键意见,同事们的有些意见很有用。
“后年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里,对集成电路工厂的废水污水重复利用和排放标准,有了更严格的要求,现在我们选的这三家水处理设备的供应商,有一家即便最先进的设备也无法达到要求,我觉得应该把这一家放到供应商的关注集,等他们的设备完成改进,测试通过之后再列入选定集,这样会比较妥当。”一位成员提出了新的想法。
“你说的这家供应商,他们的水处理技术,在原理上看发展潜力最大,更符合未来的需要,从他们最近三个型号的演进来看,对应的各项指标已经提升了三到七倍,现在他们新的设备已经进入研发的后期,估计三四个月后就会发布,把他们放到关注集,我不认同,这会导致选型盲区,他们的工程方式和另外两家有很大的不同,到后期才把他们临时加进来,会让我们在方案的最后完善阶段,需要进行大量调整,既增加了工作量,还可能造成疏忽和遗漏,应该把他们保留在选定集,如果他们的新设备还是达不到要求,在方案中做整体剔除也要简单得多。”另一位成员马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乌丹的脑海里浮现着这个新工厂的模样,会议里讨论到的意见要点,包括他自己不断浮现的新想法,像围绕在工厂周围的明灯,时而发出闪光,对工厂原本的样子进行修改,让这个新工厂的模样不断接近完善。
讨论虽然还在继续,但之前各位同事的表述已经很充分了,现在的讨论开始出现了重复的内容,乌丹脑海里的新工厂已经有了更清晰的模样,但还没有达到乌丹觉得满意的程度。
讨论逐渐冷清下来,乌丹有了初步的把握,望向同事们说道“综合考虑,把第二、第七、第十一这三套方案作为基本集,要修改的细节我刚发到群组了,我们在二十五号下午三点前,完成这些方案的第一阶段细化,到时我确定会议时间,再召集各位继续讨论。”
同事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比较有共识的也是这几套方案,所以大家也不多说,各自收拾物品快速离开了会议室。
乌丹走出会议室,营销部客户三组的经理向他走了过来,看到这位经理脸上的喜色,知道又拿下了一个项目。
乌丹和他聊了几句,分享了获得项目的喜悦。他回到办公室收拾完物品,凝神望着自己的手,心想道“回去以后,这个消息可得赶紧告诉他。”
在客厅沙发里无聊的坐了一会,明源杰此刻想到了乌丹,自己和乌丹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同班同学,还读了同一所恒南海大学。小时候在学校里,乌丹和自己就一起玩耍,他还比自己早一年进行修炼,两人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乌丹知道自己很多不为他人所知的事情,自己对乌丹也可以说得上是了如指掌。
乌丹是个孤儿,自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成年。幼时在儿童福利院的针线课程中,被院长发现,他对外界能量的感应能力,远超过常人。但是儿童福利院经费有限,没法让乌丹进行内元评测,更妄论去参加修炼班。
院长后来想到了明公会。明公会是旨在让修元者把能力用在光明、正确的事业上的全球大型公益机构之一,总会就设在恒国的恒都市。
儿童福利院和明公会联系后,明公会派了两位办事员到儿童福利院给乌丹做了评测,确定他已经突破了“内元聚目”,内元张力也达到二点三、尚算合格,之后就同意为乌丹提供了一笔专项经费,让他可以参加几个一重天的初阶修炼课程。
但是乌丹刚开始并不想成为修元者,他对修元者群体充满了憎恨。明公会的办事员察觉到这个问题,回去后明公会又请来了一位心理辅导师和乌丹共度了一段时间,乌丹逐渐扭转了对修元者群体的看法,他随后也去参加了修炼课程。
几个课程结束后,乌丹表面上的进展不大,内元增长的速度慢于修炼班的同学,他停留在“内元聚目”阶段整整六年没有变化,因为资金有限,明公会后续也就没有再为乌丹提供经费参加修炼课程。之后,乌丹就只能自行修炼了。但实际上,明源杰知道乌丹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人对他的认知。
就在明公会不再资助修炼课程费用的一年后,乌丹突然间突破了一重天的第二个阶段“内元聚口”。
乌丹回忆起这个突破,和世间几乎所有的修元者一样,应该和强烈的意愿突发刺激有紧密关联,当时他很想向一个同班女生诉说一些语言无法表达完整的想法,正在思索时,丹田中的内元仿佛和思绪共振一般汹涌而出,内元的气息瞬间就自然贯通到了颌腔和双唇。
相较而言,明源杰突破各个阶段的经历,倒是和其他修元者没有共通之处。那时他和乌丹已经成为好朋友,乌丹突破了,他自然也深为欣喜。一直以来,他参加修炼课程后,都记着和乌丹分享资料,两人还经常交流修炼的感悟和方法。
乌丹进入高中后,修炼的成果和之前相比,可以说是突飞猛进,高中三年连续突破了一重天的第三个阶段“内元聚耳”和第四个阶段“内元聚鼻”。他在大学期间也连续突破了一重天的第五个阶段“内元环腿”和第六个阶段“内元环臂”,去年初又突破了一重天的第七个阶段“内元聚足”。
现在,乌丹就只差突破第八个阶段“内元聚手”和最后一个阶段“内元环体”就可以达到一重天圆满的境界了。再往前进入新的阶段,乌丹就可以开始驾驭外界能量了。
乌丹每次突破后,都会原原本本把过程和心得告诉明源杰,明源杰也认真模仿过几遍,可惜乌丹的法子似乎对他不适用,不然跟着乌丹修炼,就应该是最好的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