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万界穿梭录

外面的事安排妥当解了燃眉之急的崇祯终于腾出手来有时间处理朝廷内部了。

六部之中除去已经换人的兵部尚书其余也皆是阉dang,内阁首辅次辅悬而未定,崇祯之所以没有一下彻底按死魏忠贤就是因为怕他们狗急跳墙,若是贸然动手必定天下动荡。

但在群臣眼中崇祯是不打算追究的,他们还不太明白崇祯是要温水煮青蛙。

尚不知大祸临头的几人还在谋划着入阁之事。

今日崇祯要把工部尚书拿过来,第一是天下需要,第二是再次给出信号魏忠贤这个老大保不了你们他怂了,你们给我老实点。

就连人选崇祯都早已订好了,尚书大科学家徐光启,左侍郎是登莱巡抚孙元,这孙元也是明代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徐光启的学友,特长是炸药学、弹道学,简而言之,是搞大炮的,据说这人不但精通物理、化学,还懂葡萄牙语,当年还上过葡萄牙火炮培训班,属于放炮专家。

这两人简直就是工部绝配,一个搞农业一个搞军事。

有些事总会惊人的巧合崇祯正愁没有理由时,温体仁这个有名奸臣就把枕头送上来了。

温体仁明锐的意识到皇帝是痛恨阉dang的所以他必须给出态度和诚意,但如果直接投诚皇帝他在朝中必定难以立足,所以他打算找一个替罪羊来试探皇帝。

这个人就是工部尚书李养德,李养德和他温体仁一样同是阉dang中人,但李养德做过一件事他温体仁没做过,那就是给魏忠贤立庙塑像。

给魏公公立祠建庙,朝中不少大臣说过其中绝大多数人更是落实下去给魏忠贤真真切切立了祠堂,而恰好李养德就是其中一个。

早朝,百官肃立。

礼后户部尚书毕自严就抢先站了出来,由不得他不着急国库里几乎是空了。

“陛下,臣有本上奏!”毕自严躬身行礼。

“准!”崇祯虎目一扫尽是威严,虽说他还不到二十岁,可一身帝皇之气加身看上去也甚是威严。

“国库空虚,陕西大旱赈灾没银两,辽东战争频发军饷高悬,老臣无能还请陛下责罚。”毕自严一脸羞愤,可心里却在说:“尽人事听天命。”

言论崇祯沉默,皇帝沉默可大臣们却一如往常的开始你来我往争论不休,你指责我推卸,大臣们言辞激烈争吵声填满大殿。

沉默的崇祯并不是为这事为难,而是在想朝廷没钱的根本。

第一是真没“钱”,明朝的主要货币是银子,华夏几千年来一直都缺银子,这里的缺是整个天下流通的银子,加上明朝已经有两百多年了,许多人积蓄了天量财富,可这些财富他们怎么处理的呢?要么埋地下,要么融了做成银器,这就导致市面上的银子越来越少国家越来越穷,太祖当年大发纸币就是缘出于此。

毕自严刚刚有两个问题一是辽东,二是陕西赈灾,怎么把陕西赈灾和天下缺银子一起解决呢?

崇祯看着廷下面吵得红脖子粗的大臣们心中冷笑道:这就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临到大臣们常规争吵尾声,为什么就尾声了呢?因为最后罪业差不多都到了皇帝头上,不是现在的皇帝就是先皇,好似皇帝现在就必须下罪己诏还天下一个清白,其中刑部尚书苏茂相尤为活跃。

恰在这时崇祯脑中突然闪过四个字:

以工代赈!

“妙!妙!实验好的水泥也可以排上用场了。”想到这里崇祯脸上一喜却也瞬间隐去,他本来是用来给孙承宗加固辽东城墙了没想到要先用在修路上了。

朝廷不是没钱赈灾吗?天下不是缺银子吗?可这大明朝谁最有钱?无非是当下这群人,再则北方没粮食可是南方多啊,只不过难以运输而已。

“吵完了?该朕下罪己诏了?”崇祯脸色冷得吓人,登基以来他都显得十分和恂,不温不火何时这样过?

一时间大臣们也有些懵,这个小娃儿今天怎么不听忽悠了呢。

“臣该死!”群臣颤颤兢兢跪下嘴里大呼该死。

“如果把你们都杀了这个天下就安定了我一定不会手软,死你们百八十个人换万万人安康我是毫不介意的可有用吗?”

“如果朕下罪己诏能让灾民饱腹辽东平定朕会毫不犹豫!”

“你们在做什么?自欺欺人?朝廷要你们何用?何用?!”

崇祯起身离开龙椅龙行虎步来到大臣中间冷眼扫视群臣道。

“臣惶恐!”大臣们冷汗直流,皇帝再年轻也是皇帝,要杀自己那怎么也得死,皇帝无非多个嗜杀的名声而已。

“惶恐?朕可不见得你们惶恐!你们中饱私囊,官商勾结,克扣军饷,收刮民脂民膏的时候我可没见你们惶恐!”崇祯怒从心起历史上的大明就是亡在这群人手上。

崇祯这话一出跪地上的大臣们转瞬间脸色就变了,不再害怕反而一脸决然,纷纷起身要和皇帝理论,他们必须要教训一下这个年轻的皇帝。

“陛下,此言缪矣,臣不敢受。”吏部尚书王永光出列沉声道。

皇帝骂官那就是骂他这个主管天下官员提拔考核的尚书大人。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霎时,附议之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