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的人生从穿越开始
王一帆实在没有想到,这个系统竟是如此的心急,刚从第一个世界回来,还没有12个小时,就被在睡梦中拉到了新的世界,脑子中的小黑板,写着任务,活下去,回到城里。此世宿主,用一半寿命换来的替活机会。奖励是任务成功增加王一帆两个月寿命。失败则无声息死亡。什么无声息死亡,王一帆也没有搞懂,当起床的哨声响起,王一帆不自觉起床的时候,大量的属于他附身这个人记忆,就被灌输到他脑海中,大量信息的传入,让王一帆脑袋眩晕,这倒是和他的实际情况相符,旁边的一个朋友拉住了他,才没有倒下,贺胜利,你怎么这么傻,这么想不开,今天你休息一天,好好的想一想,不要在干傻事了。王一帆呆呆的应了一句好,就做了下去,摸着脖子,上面有一些出血和淤青。理清了头脑中的记忆,暗叫一声大傻,又忍不住哈哈大笑,便宜自己了,对系统的不满眨眼消失了,看来系统还是讲点人性的,给自己一个轻松活,福利还好。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来,贺胜利名字虽然有点土,但实打实是一个文艺青年,长相普通,性格内向,家庭成分也不好,朋友也不多,连个恋爱也没谈过,这一点王一帆深深的同情,感同身受,关键连饭也经常吃不饱,这一点王一帆就有害怕了。孤独又绝望就上吊自杀了,快死的时候后悔了,求天求地的,然后系统就来了,让他献出一半寿命,不仅可以继续活下去,还会改变他的命运,贺胜利连犹豫都没有犹豫,就答应了,然后王一帆就来了。想明白这些以后,王一帆站了起来,头一甩,非常豪迈的唱起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之歌,大雪飘落,北风吹响,小提琴在诉说离别的忧伤,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贫下中农翘首盼望,啊_满眼辉煌,满眼迷茫,再见了,亲爱的爹娘,请你们为我歌唱,为我歌唱,脚踏大地,迈开阔步,立活跃了,满地乱串,即出发,不许回头更不许讲话,广阔天地把根扎。声音洪亮而又中气十足,完全不像一个自杀未遂人员,还好知青们都出去干活了,要不还以为他故意自杀,逃避干活来,不愧是一直混低层的人,适应能力特别快,特别是知道有可能吃不饱肚子以后,王一帆非常积极的就代入了角色。仔细的看了一下屋子,在对比着记忆。忍不住有点兴奋,这还是他第一次来东北,完全原生态无污染,这是一间比较典型的东北农村土屋子,木头柱,梁,房架子,四周墙是用小木头和泥巴拌和砌的。每年上冻前,他们都要用稀泥抹一遍墙,把开裂的墙缝堵严,这样屋子才能保暖,屋顶是三角形的,铺苫草防水,内屋顶是平的,中间空处还可以放杂物。有时候,老母鸡会飞上去,在内屋顶棚上下蛋。靠这个偶尔可以改善一下伙食。房子大概南北宽约7米,东西长约8 米,两跨间。进门的一间,是做饭的地方,烧柴火的土灶占据主要位置,旁边是大水缸,还有做面食的案板、脸盆架、水桶等杂物。另一间是卧室,有一个炕。6个知青睡在不到4米宽的炕上面,每人最多只有60厘米的宽度,显得特别拥挤,做到了真正的“亲密无间”。在炕的对面则放着每个人都行李,棉大衣,皮帽子,棉布鞋,碗筷,锄头,铁锹,镰刀等农具,一间屋子堆的满满的。外面还有一个不大的院子,用土堆的墙,矮矮的。王一帆站在院子里环望四周。院子里零零散散挂了几件衣服,有气无力的荡着。房子则坐北朝南,在西北角有一个水井,这一点暗合了风水,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风力贼有劲,这个时候的工作主要是平田整地,当然也不是多轰轰烈烈,多大的工程。只是把田地稍加平整,铁锹杨起的土,像黄沙一样,随着风飘飘洒洒刮到远方,整个天空都是灰色的,阳光也不是那么强烈,虽然不像冬天的风吹到脸上那么凉,但还是非常的疼,王一帆把帽子拉了拉,用手捧了点水,在脸上拍了拍,化妆品是没有,条件是艰苦了点,皮肤黑又干燥,但该讲究的还是要讲究不是,哈哈。走在外面的土路上,王一帆心情变的很开心,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欣喜。万物都苏醒了,一些不认识的各色小虫子很活跃满地乱串。土地感觉也松软了,潮湿了,直到吃晚饭的时候,王一帆才回到宿舍。这个委托人来自大上海,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只不过现在都是臭老九了,还在下放改造中。从小生活优越,立志献身改造世界的事业中,为了全人类。当然被现实狠狠的打了脸,要不也不会自杀。虽然委托人性格内向,敏感又认死理,但喜欢读书,这一点王一帆倒是挺满意的,经常晚上就着一盏煤油灯的微光,捧着仅有的鲁迅全集读书到深夜,读的越久,越感觉悲哀,不过王一帆倒没有他那种感觉,反而感觉非常纯粹,没有外在利益的纠葛,在后面几年中,王一帆一直沉浸在内在自我的精神追求中,物质生活虽然非常艰难和贫困。但精神生活却极为丰富。从这个世界离开以后,就在也没有这种感觉了。回去之后不饿肚子的时候,王一帆还是很怀念的。在吃饭的时候,王一帆和其他几个人打了声招呼,讲了几句客气话,谢谢他们,给他们添麻烦了,以后再也不会犯这个傻了。虽然人还是那个人,但他们感觉贺胜利变了,眼神都不一样了。换做以前,是绝对讲不出来这些话的,王一帆当做不知道,说说笑笑中过去了。这几个知青呢,一个叫张爱华和他一样都是上海虹桥中学67界的高中生,其他的徐卫东,邓建国,金援朝,石国庆来自广东河源的68界高中生。几个人之前并不认识,来这之后从高楼大厦到土屋,从吃喝不愁到自立更生,生理和心里都很不适应,但经常长时间的磨合和锻炼,已经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