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大主播之重生1977
宝弓今天没有心思写东西,心里即激动又不舍。
激动是因为今天是隔离的最后一天,明天就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了。
不舍是要离开这里。
毕竟在这里足足呆了两个星期,一分钟一秒钟都没离开过。况且又是自己新事业起步的地方。
宝弓还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
今天也是在这里的最后一次评书直播表演了。宝弓收回心思,下定决心。
今天一定好好表演,留下一个完美的结局。
演出就要开始了。宝弓,加油!
~~~~~~~~~~~~~
诸位看官,晚上好!我是主播宝弓!今天是宝弓在这里最后一次给大家直播评书了。
方:“不会吧!”
黑:“哥!好好的怎么不干了呢!”
不好意思,怪我没说清楚。
宝弓的意思是今天最后一次在这间屋里直播。
明天宝弓就结束隔离,换一个好点的地方给诸位表演。
方,黑:“吓死人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好,话不多说。上回说到王爱国回家过完年回到了学校。
到了学校之后,王爱国就立刻开始筹备创办期刊的事情。
首先,给期刊起名字。王爱国准备给这本期刊取名叫《东方传奇》。
两年后,也就是1981年出了一本专门刊登传奇小说的通俗文学期刊叫《今古传奇》。
《今古传奇》本身就是个传奇,它是整个八十年代发行量最高的期刊。仅1986年就有高达287万的发行量。
既然这么成功,必然有成功的道理。
王爱国自然要抢在其之前也创办这么一本期刊,同样以刊登传奇小说为主,故取名《东方传奇》。
既然名字有了,第二步就是找帮手。靠王爱国一个人,他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搞的定。
铁杆小兄弟王三石自然跑不了。
至于宿舍另外两位,王爱国可不敢劳其大驾。
第一人家愿不愿帮忙是一回事;第二即使过来了,王爱国也指使不动。王爱国是有自知之明的。
王爱国把目标定在了同班的王晓平和张建英身上。
这两个人现在正在京大五四文学社的社刊《未名湖》当文学编辑。她俩既有能力又有经验,王爱国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怎么才能说服这两个人倒是个难题。
尤其是王晓平,自从当初王爱国拒绝了她的诗会邀请后。她对王爱国就一直没好脸色。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王爱国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一个星期后的某一天,在教室里。
课间,王晓平拿出一本最新版的《诗刊》对全班同学说:
“同学们,我给大家念一首清河最新发表的诗,诗的名字叫《只要平凡》。”
班上的同学都围坐到王晓平周围。
只听她声情并茂的朗诵起来:
“也许很远或是昨天,在这里或在对岸。长路辗转离合悲欢,人聚又人散。放过对错才知答案,活着的勇敢。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生命漫长也短暂。跳动心脏长出藤蔓,愿为险而战。跌入灰暗坠入深渊,沾满泥土的脸。没有神的光环,握紧手中的平凡。此心此生无憾,生命的火已点燃。有一天也许会走远,也许还能再相见。无论在人群在天边,让我再看清你的脸。任泪水铺满了双眼,虽无言泪满面。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
读毕,所有的同学都鼓起掌来。
王晓平激动的接着说道:
“这首诗写的太好了。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以前我一直认为清河的诗缺少内涵,没有深度。今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清河同志公开道歉。对不起!我错了!从此以后我就是清河最忠实的读者。”
同学们又鼓起掌来。王爱国不好意思的摸摸脸,也跟着鼓起掌,心想:“机会来了。”
放学后,王爱国拦住王晓平和张建英:“两位同学,能不能请你们吃顿饭?”
张建英好奇的问:“为什么请我们吃饭?”
王晓平接道:“无事献殷勤,肯定没安好心。”
王爱国只好说:“我有事请二位帮忙,所有……”
王晓平打断王爱国的话说道:“吃饭就不必了,什么事就说吧。”
张建英也附和道:“都一个班的,能帮上的我们一定帮。”
王爱国说:
“是这样的。我准备成立一个文学社出一本刊物,想邀请二位加盟。”
王晓平很吃惊:
“就你,凭什么?做白日梦吧!我和建英现在可是《未名湖》的编辑!”
王爱国很淡定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我~就~是~清~河!”
张建英惊讶的捂住了嘴。
王晓平睁大眼睛说:“我不相信!你说是就是啊!有证据吗?”
“有!”王爱国早有准备,从书包里掏出一大叠稿件采用通知单递给二人。
王晓平和张建英给震惊的半天回不过神来。
“你俩给句话呀!”王爱国等了半天不耐烦了。
王晓平心理素质还是过硬的,很快就恢复到正常状态:
“就算你是清河,那我们也不能只凭你一句话就做出决定。”
王爱国回道:“那是自然,所以我们要找个地方好好谈谈。”
王晓平:“就在食堂吧,这顿算你的。”
王爱国:“本来就说是我请了。”
王爱国便又去了隔壁班教室喊上王三石,一行四人来到食堂找了角落的一张桌子坐了下来。
王爱国带着王三石买来饭菜,四人边吃边商量。
王爱国先是把期刊的模式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并保证期刊内容由他负责。四人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接下来,王爱国就要解决刊号的问题。
因为《东方传奇》是对外公开发行的,不象中文系别的文学社办的其实都是只在学校内部发行的校刊。
所以要有刊号才能创刊,否则属于非法出版物。
这时候王爱国又到了发挥自己人脉作用的时候了。
王爱国先是找了班主任何向阳和吴教授。在两人的支持下找到系主任那。
系主任在得知王爱国就是著名诗人清河之后,很痛快的答应王爱国的杂志社免费挂靠在京大中文系名下,并解决刊号问题。
最后甚至提出帮助协调刊物的印刷出版问题,当然这是要掏钱的。
王爱国非常的满意,想不到名声大还有这么大好处。名利,名利,名在前利在后,有名就有利;古人诚不欺我也。
万事俱备,只欠内容。王爱国早已为《东方传奇》准备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是《伙夫将军传奇》,另一部叫《大沪江传奇》。
方:“没听说过耶。”
黑:“王爱国自己写的?”
非也,王爱国抄的。不过也不算抄,是王爱国根据后来的两部大热的电视剧剧情改编的。
黑:“快告诉我,是哪两部电视剧?”
《伙夫将军传奇》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一名八路军战士由军官被降职为伙夫,再从伙夫当上了将军的传奇故事。
黑:“我听着怎么这么象李云龙啊?!”
恭喜你答对了,小黑。《伙夫将军传奇》就是根据电视剧《亮剑》改编的。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叫《亮剑》,还不是为了迎合那个时候读者的口味嘛。
方:“《大沪江传奇》又是什么?”
《大沪江传奇》讲述的是发生在四十年代的沪江,一群江湖儿女演绎出一幕幕爱恨情仇的故事。
方:“我怎么听着感觉好熟悉呀!”
故事的男主名叫许文强,女主叫冯程程……
方,黑:“靠!这不就是sh滩嘛!”
王爱国知道一年之后香江的无线电视台即TVB电视台会开拍《sh滩》,然后83年开始在内地播放引起极大的轰动。
现在先挖个坑,到时候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爱国还知道当年《sh滩》的剧本都是一边拍摄一边写这么创作出来的,所以也不怕撞车。
最后,王爱国准备在《东方传奇》上转载香江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在原世界本要等到1981年创刊的《武林》杂志首次转载进而掀起华夏的武侠热潮。
现在自然被王爱国捷足先登了。
等到85年后还是由TVB拍摄的83版《射雕英雄传》电视连续剧火遍华夏的时候,《东方传奇》又能蹭一波热度。
《伙夫将军传奇》这种主旋律正能量的小说,王爱国自然让作者署名清河了。
《大沪江传奇》王爱国决定换个笔名。
毕竟这个时代一个人同时开两本长篇大作,还是有点骇人听闻。
王爱国想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自己第二个笔名叫落日。
黑:“一听就有气魄,一定有含意吧?!”
方:“是的,清河是因为记念故乡的河,落日我想含意也很深。”
咳咳,的确。也没有太大含意。后羿射日的故事都知道吧,他射日用的那张弓就名叫落日。这可是一个宝物,一张宝弓哇。这下你们明白其中含意了吧?
方,黑:“宝弓?!主播你也太不要脸了!”
行了,话不多说,言归正传。
王爱国通过吴教授的关系,托人好不容易从香江搞到了一套《射雕英雄传》。
因为这套书是繁体中文版,王爱国将这套书交给了王三石,让他先将书改编成简体字版本。
不想这货自己先沉迷进这本书中。
王爱国也不管他,自己专心创作那两部小说。
王爱国天生宅男属性,每天的生活除了上课就是写书,不时发表两首诗。学校的活动基本很少参与。
也许别人觉得会很无聊,而王爱国却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期间,四个人组成的京大中文系东方传奇杂志社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上,大家一致做出决定。
王爱国担任主编,主要负责期刊的内容的编写以及杂志社的运营。
王晓平和张建英担任编辑,负责期刊内容的校对以及期刊封面和内部版块的设计。
王三石则负责协调期刊的印刷出版和发行。
杂志社晢不对外接受投稿。
一来是王爱国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
二来主要是没钱给别人付稿费。
所以整本期刊除了《射雕英雄传》外都是王爱国自己的作品。
王爱国也知道在目前华夏,金老先生也没办法找他要稿费。
最后,王爱国带着王三石跑了几趟邮电局发行部门。
那边看在《东方传奇》即是出自京大下属的杂志社,主编又是知名诗人清河;所以也很爽快的同意在全国邮政系统代为发行。
注:那时候邮政和电信是一家的,尚未分开,所以那时叫邮电部,下面分支机构叫邮电局。
所有前期工作都准备就绪,大家决定五一劳动节那天正式创刊发行。
王爱国还为创刊号写了一首诗,当然依旧抄的歌词: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哪!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正所谓是不鸣则以,一鸣惊人。诸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