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大主播之重生1977

第二天清晨,宝弓在一阵挠门声中醒来。

“圆方,你又调皮了。”

宝弓打开卧室房门,一个雪球状物体窜了进来,围着宝弓直打转,尾巴更是摇个不停;这不是圆方又是谁。

昨晚宝弓怕早上圆方又舔他,就将圆方的窝放到客厅,关上卧室门睡觉。

这不,天一亮,圆方想进来,急的不停的挠门。

“圆方!今天我的运气旺不旺?”

“汪!汪!”

这是宝弓和圆方每天都要有的对话。

宝弓今天心情很好。昨天下了播,宝弓先是和老婆视频聊了一会,再在屏幕里逗了会儿子。

随后便收到二师兄发来的微信,说是已经搞定小黑小方了。

宝弓一拍脑袋,差点忘了。连忙用微信给他俩转账。比当初答应的费用直接翻了倍。

别说,效果真不错。这不,一大早就收到两货回过来的微信。

小黑:“谢谢哥!哥真仗义!以后我就跟着哥混了。”

小方:“宝弓哥,您放心!我俩一定准时到直播间。前一阵真有事,不去不行。您别放在心上。”

宝弓看完后笑了笑。心里想着:人呐!就是这么现实。千言万语哪抵得上真金白银。

放下手机,开始了直播前的准备。

~~~~~~~~~~~~~

是时候开始真正的表演了!

诸位看官!大家好!欢迎诸位来到这里,这里是原创评书《重生高考》的直播间。我是宝弓,谢谢大家!

方:“哟,两天没见,这水平见涨啊!够溜的喂。”

黑:“就是,就是。”

对了,也不用介绍了。甭鼓掌,鼓掌我也看不见。大家直接刷礼物欢迎小方小黑的回归吧。欢迎!

方:“大家好!我是小方。”

黑:“大家好!我是小方,不是,我是小黑。”

方:“真够笨的喂。我怎么就认识你了?”

黑:“我怎么了?”

方:“我都不愿说你。打小就苯,考试尽抄我。抄就抄呗,结果连名字也抄。老师都糊涂了,怎么每次考试都有两份小方的卷子啊?”

黑:“……”

【哈哈哈】……

~一波礼物潮~

打住,打住!你俩是准备在我这里说相声还是怎么着。

好了,言归正传。话说这是1978年2月6日,农历年的除夕。

吃过午饭,王爱国和父亲王有田还有小叔王有栋三人骑着两辆28式凤凰牌自行车出门了。

那时候家里有辆自行车比后来家里有私家车还要稀罕。

更何况,王家还有两辆。

王有田带着王爱国,王有栋带着一大包工厂里发的年货;三人两车一路按着车铃,在全村人羡慕的眼光中穿过人群出了村口,往县城奔去。

方:“大过年的,这是去哪呀?”

黑:“是呀,也不在家好好待着。”

看官莫急,听宝弓慢慢往下讲。

三人这是要到县城的大伯家去吃年夜饭。

王爱国的母亲在他十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爷爷奶奶也前两年陆续走了。

王有田也一直没有再娶,而王有栋还没有成家。

可怜这一家连个女人都没有。

平时,王有栋在工厂吃食堂,王有田父子就对付着过。

可这过年不行,皖南人最注重年夜饭了。

哪怕再苦再穷,年夜饭也要精心准备。

所以三人每年都是在大伯家吃年夜饭。

方:“太可怜了。”

黑:“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象根草……”

快别唱了,再唱我眼泪都下来了。

话不多说,三人一路不停,到了县城。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水泥路,全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小路,一路上给王爱国颠的不轻。

到了县郊才好点,变成了碎石铺成的大路。进了县城才有一条柏油大马路。

顺着大马路走到头,就是县革委会大院。

王有贵一家就住在大院后面的家属宿舍,独门独院的一个小宅子。

进了门,王有贵拉着王有田和王有栋述起家常。

无非是生产队上和工厂里的杂事。

大妈陈招娣在厨房里忙活晚上的年夜饭。

王爱国来到厨房门口,打了声招呼:“大妈!”

陈招娣回头一看,见是王爱国很高兴的说:

“爱国来了呀!自己倒水喝,桌子上还有糖,自己拿。大妈这里忙,就不招待你了。”

王爱国笑着回道:

“大妈!您忙您的。跟自己亲侄子您还客气啥呀!”

“哟,几年没见,变得这么会说话了。不过也是,马上就是要上大学的人了。”

一个声音从灶台后面传出来。

王爱国伸头一瞧,乐了:“姐!你怎么回来了?”

说话的是王有贵的女儿也就是王爱国的堂姐王爱华。

比王爱国大三岁,她还有一个小一岁的弟弟也就是王爱国的堂哥叫王爱夏。

方:“这名字起得。”

黑:“爱国!爱华夏!?”

嘿嘿,不是宝弓没水平,那时候都起这样的名字。

王爱夏高中一毕业,王有贵就找关系安排他参军当兵去了。

王爱华就没这好命了,虽然她爸贵为县革委会副主任,但也只能老老实实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了下放知青插队去了。

王爱国和她姐弟俩三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好。再加上几年没见,突然见到很是高兴。

这丫头从小就性格泼辣,牙尖嘴利,小时候王爱国可没少受她欺负。王爱国以前心里一直都还有点含糊她。

不过现在重生后的王爱国哪里还会在乎这个黄毛丫头。

王爱华此时正坐在灶口添火,见到王爱国后又添了几把柴;站起身,双手在腰间围裙上擦了擦,便拉着王爱国进里屋说话。

王爱国一问才知道,今年政策有所松动,王爱华办了手续从知青点返城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

王爱华问道:“小国,听我大说你这次考的不错!?”

王爱国回答:“嗯,还行吧。因为是第一次,所以题目比较容易。”

王爱华叹了口气,悠悠的说道:

“小国你就好命了。去年我大说我底子薄不让我参加。可今年七月就开考,就半年不到的时间,我真没把握。毕竟丢下书本这么多年了,再拣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王爱国:“姐,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肯努力,你一定行的。”

王爱华:“对!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王爱国:“……”

陈招娣在厨房喊道:

“死丫头!呸呸呸,今天不能说那个字。臭丫头!干什么呢!?没火了!”

王爱华:“噢!就来!”转身跟王爱国说:“我先去厨房帮忙了。”

王爱国想了想,又叫住王爱华:“对了!姐!”

王爱华停住身:“怎么了?”

王爱国:“我去上学前的这些天,我会常过来。帮你辅导辅导。”

王爱华脸上绽开美丽的笑容:“好!你真是我的好弟弟,姐没白疼你。”一扭身,出了门。

王爱国心里吐槽:“啥时候疼我了,每次都是弄疼我。”

方,黑: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

得,这歌还真应景。

晚上,六口人围着桌子热热闹闹吃了顿团圆饭。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春晚,电视机都少见。反正王有贵家没有。

吃完饭,大人们在一起说话。王爱国头有点晕,重生后这是第一次喝酒。

大伯今天高兴,一是预祝侄子金榜题名,二来女儿今年回来陪他过年。

于是拿出了一瓶珍藏多年的杜康酒。

王爱国也高兴,重生后看到这么多久违的亲人不禁频频举杯,喝的有点多。

皖南人不喜欢喝茅台之类的酱香型白酒,只喜欢喝浓香型白酒。

那时候最好的就是杜康酒了,魏武帝曹操曾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不过后来就没落了,这是后话。

王爱国手里紧紧压住三个红纸包,这是桌上三个长辈给的压岁钱。

每个纸包里都有一张五元纸币,这在当时已经很多了。

王爱华才一元钱,她偷偷看过王爱国的红包后气的直翻白眼。

没办法,谁让王爱国马上就要成为大学生了,那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王爱国晕晕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三人吃过早饭就匆匆骑车赶回了村。

接下来,王爱国平平淡淡度过了这个春节。

是的,平淡。没有锣鼓喧天,没有舞龙舞狮,那时管这些叫四旧,是不允许的;顶多放点鞭炮,还因为穷而舍不得多放。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期间王爱国还让小叔王有栋从宜城市里千方百计弄到一套书。

这套书就是后来被称之为七十年代高考的无上密籍,堪称“九阴真经”的沪江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

皖南省77和78届高考的题目全部是出自此套书。

该套书共十册,每套两元。

在当时太贵了,相当于小叔半个月工资了。

还是王爱国自己掏了十元小叔才咬牙买下来的。

好吧,王爱国全部财产就剩五元了。

方:“不对呀,王爱国之前不是有工作吗?”

黑:“对,当会计。应该有工资吧?”

这诸位看官就不知道了吧,那时候在生产队干活只给你算工分,然后凭工分换口粮。

每天干的活也就填饱肚子。至于钱,那是没有的。

王爱国直接把这套书交给王爱华,又没多说什么,只要求她一定要好好看。

其实也多此一举,王爱华除了以前的课本就这么一套复习资料,肯定会好好看的。

二月底的一天,王爱国在大伯家帮堂姐复习功课。

王爱国看着堂姐认真的样子,想起了当年后来王爱华并没考上大学就匆匆嫁人了。

这次应该不会有问题了,也不枉我重生回来一回。

王爱国正欣慰的想着。突然,从外面涌进一群人。每个人都喜形于色,院子里顿时人声鼎沸起来。

王爱国吓了一大跳。定睛一看,为首的正是大伯王有贵。

王有贵激动的脸通红,一步走到王爱国面前,用力的拍着王爱国的肩膀,大笑着说:

“好小子!有出息!给我们老王家争光了!”

王爱国:“哎哟喂,大伯您轻点,痛!”

王爱华:“大大!这是怎么了?”

王有贵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的人就开始七嘴八舌了。

“考上了!你家爱国考上大学了!”

“是京大!华夏最好的京大!”

“听说,爱国还是皖南省文科状元呢!”

“乖乖!这可是文曲星下凡呀!”

“不许宣传封建迷信!不过,王主任祝贺您啊!”

“王主任真是有福哇,这才出一个状元,马上就轮到小华了。”

“考上了!?”王爱国虽然早就料到但此时也不由激动起来。

王有贵高兴的合不上嘴:“是的!入学通知书都已经寄到革委会了,给!”

王爱国颤抖着接过薄薄的一张纸,只见上面写着:京都大学学生入学通知书。

中间是正文:

皖南省怀宁县革委会转王爱国同志,经学校录取,皖南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进入我校中文系文学专业普通班学习。请于1978年3月5日至3日6日,凭本通知报到。

最下面是落款:京都大学革命委员会,1978年2日25日。

王爱华站在王爱国身后也看了个清楚,对着王爱国激动的说:“小国,你太厉害了!我一定要向你学习!”

王爱国紧紧的捏着通知书,心潮澎湃。

在这个时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考上大学是农村子弟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困境的唯一出路。

直到九十年代,社会上还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说。

王爱国当年只是考上省内一所普通高校。

就已经跑到了同时代大多数人的前面。可何况是华夏排名第一的京大。

王爱国知道已经走出自己重生之路最坚实的第一步,从此投身到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去。

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正所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诸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