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风云

李宝平惊讶的,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只能死死盯着唐斌,下意识的咽着口水。

相声门学艺,是有讲究的。

徒弟拜师入门,得学会至少五十段活儿,才有资格登台。

然后演出的同时,还得自己想办法,继续学新活儿。

等什么时候,肚子里攒下上百段活儿,才能真正称得上技艺成熟。

这个时候,同行才会认可你。

搭班走穴的分红,也才能拿到“整份”。

但到了这个时候,艺人的年纪也不可能太小。

不往大了说,至少二三十岁,肯定是没跑的。

可这小子呢?

才十一岁啊。

两百段相声,真的假的?

李宝平端起印着“为人民服务”的老搪瓷,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茶,才终于缓过劲儿来。

“孩子,你没蒙大爷,真的都背了?”

“那肯定呀,我骗我爸,我也不骗您呐!您要不信,可以考较我呀?”

“那我就不客气了。”

“放马过来吧。”

唐斌大包大揽,豪气干云,兴奋的跃跃欲试。

李宝平反倒有些紧张,但更多的还是期待。

“相声里有两大贯儿,你知道吗?”

“知道呀,一是《报菜名》,也叫《满汉全席》。二是《地理图》,又称《跑梁子》。这您跟我爸聊天时都说过。”

“对,既然你刚刚背了《报菜名》,那就再贯一个《地理图》来尝尝。”

“好嘞,大爷!”

唐斌笔直站好,清了一下嗓子,张嘴就来。

“我出南口往西,走永安路到虎坊桥,往北走琉璃厂,和平门,新华街,府右街,西华门大街,穿过厂桥,到德胜门,走关厢,马甸,祁家豁子,北沙滩,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怀来,沙城,保安,下花园,辛庄子,宣化府,沙岭子,榆林,张家口,柴沟堡,西湾,天镇,阳高县……”

小嘴一张一合,速度时快时慢。

奇奇怪怪的地名,便如倒豆子一般,从唐斌嘴里嘣出来。

气口的毛病,依然存在。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得靠老师父传授才能掌握。

不然,就算你把词儿背的再熟,味道依然不对。

但台词的熟练度,他也还是当仁不让。

而且背着背着,又很快进入忘我的状态。

这让李宝平再次吃惊。

唐斌前面使活时,他还没怎么注意。

但这第二回,可瞧的真真的。

要放在影视行当,这种状态叫“入戏”。

就是镜头一开,演员能够迅速进入角色,浑然忘我,彼此不分。

所有经典角色,都是这么塑造出来的。

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

这要求演员得有天赋,而且还是很高的天赋。

相声艺人,说到底也是艺人。

他们使的好些活儿,也是在塑造人物。

甚至有的活儿,打开场便是带着人物上台的。

就好比相声里很经典的贯口活儿——《大保镖》。

现在唐斌能够做到这一点,貌似还挺轻松。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小子潜力不凡,可塑性极强啊!

“好苗子啊!”

李宝平心里赞叹一声,悠悠的又端起老搪瓷喝茶。

谁料,刚喝一口,茶杯突然被人夺走。

再抬眼,唐斌已经把小脸埋进杯中,咕咚咕咚,如牛狂饮。

老头也不恼,笑呵呵的看着他。

《报菜名》,一千多字。

《地理图》,两千多字。

接连两大贯儿,三千多字的台词,谁来都费力气。

等把杯中的茶水全部喝完,唐斌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

“妈呀,累死我了,嗓子都要冒烟了。”

“大爷,这活儿使的怎么样,还能入您的眼吗?”

李宝平收起笑容,淡淡的点头:“还行吧。”

“啊?不厉害吗?”唐斌有些失落。

李宝平太了解这小子的尿性,憋死都不敢多夸他。

“行了,缓一缓嗓子。来一段老活儿,《拴娃娃》背过吗?”

“背过呀。不过您让我歇会儿,或者睡一觉,我明儿再来。”

唐斌终归还是个孩子。

期待的表扬没有得到,这积极性便立马下降。

但李宝平此刻正在兴头上,哪里肯放过他?

旋即从兜里抹出一枚五分钱的硬币,似笑非笑的递到唐斌跟前。

唐斌顿时眼睛都亮了,接过硬币就塞进口袋。

“哈哈哈,明天有冰棍吃喽!”

“大爷您真好,简直是天底下最好的好人!”

李宝平想笑,但又憋住了,只悠悠的问道:“活儿还能不能使了?”

“能能能,您就算要水里的月亮,我都能给您捞上来。”

“少贫嘴,赶紧的。”

“好嘞。”

唐斌点完头,接着又犯难了:“大爷,《拴娃娃》是俩个人的活儿,我来逗哏的,还是捧哏的?”

“一人饰双角,过一下词儿就行。”

“明白。”

有钱能使鬼推磨,唐斌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当下甲乙一身,开始背台词。

甚至为了让老头看的更明白,还左右来回转向,以表明是两个人在对话。

毕竟,人家可是给了钱的。

给钱就是衣食父母!

正所谓,无君子不养艺人,那还不得伺候好喽?

李宝平倒不在乎这些细节,他主要是真想看看小家伙的记忆力。

因为相声本子,不比秀才写的文章。

文章讲究立意定文,承前启后,让人读之流畅通达,一气呵成。

相声本子里,则净是些歪的,邪的,正的,反的,来来回回套着说的台词。

理不歪,笑不来。

相声的魅力,靠的就是这份不按常理的劲儿。

所以烂笔头很重要,好记性更重要。

结果,看着看着,李宝平眼睛又亮了。

唐斌的表现,火候很欠缺,但台词确实熟悉。

这么一段大活儿,愣是没有一次忘词,卡半道上的。

甚至连磕磕绊绊的生涩感,都让人轻易察觉不到。

但这还不是关键。

真正惊喜的是,唐斌竟然不是死纲死口。

有些台词,他是就着自己的语气语态,现编现接顺下去的。

这就厉害了。

因为相声原本也不提倡“死纲死口”,即字字句句完全按本子走。

也就刚出道的艺人,怕自己把握不住节奏,没办法,才如此死板。

真正有经验的老艺人,抓住梁子和底,剩下的内容很多时候都会即兴发挥。

所以同样的活儿,不同的人使出来,才会有不同的味道。

可问题是,唐斌不是老艺人啊。

甚至这家伙压根,都还没正经学过相声。

“不得了!”

“太特么有灵性了。”

李宝平看唐斌,是越看越满意。

就好像新得了一件宝贝,怎么瞧怎么有惊喜。

唐斌不知道这些。

过完全部台词,又期待的看着老头。

“大爷,咋样?”

“还行吧。”

又是这句评价,又是这副淡淡的表情。

得到赏钱的高兴劲头,瞬间就消了一大半。

唐斌可是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厉害的。

尤其今晚,还一回比一回卖力气。

就像这段《拴娃娃》,十分力气使上十二分,连毛孔都调动起来了。

怎么能不厉害呢?

“大爷,咋又是‘还行’呢,难不成你们以前都这么厉害?”

李宝平愣了一下,继而毫不脸红的摇头:“也不是。比我小时候肯定差远了,也就比你爸那会儿强点吧。”

“哎呀!”

唐斌顿时乐了,大点其头:“大爷您多厉害呐,我肯定比不过呀!只要比我爸强就成,哼,他那人一看就不行。”

李宝平哈哈大笑,还跟着点头。

但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声音。

“谁说我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