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从静夜思开始
北宋年间,相州汤阴的一户农村家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在孩子出生时,外头刚巧飞过一只鸿雁,于是,父亲便给男婴取名为岳飞,字鹏举,有借大鹏之势奋发有为的意思。
相州汤阴曾经诞生了文圣周文王与医圣扁鹊,可谓是人杰地灵。而当地相传,在这二位诞生之时,天地皆有异象。今日在岳飞诞生之时,有巨大的鲲鹏自天空飞过,发出尖唳的鸣叫,村子里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和两位先辈一样,光耀门楣。
岳飞出生在一户富农人家,从小随父亲读书学字,同母亲施粥救济灾民。虽有些沉默寡言,却天生神力,能挽弓三百斤,岳飞也酷爱兵法,儿时便熟读了《孙子兵法》和《吕氏春秋》。
父亲见岳飞力大无穷,且热爱兵法,便为他找了当地的练武师傅,让岳飞拜师学艺,岳飞也没有辜负父亲和老师的期望,很快便武艺精进,难逢对手。
岳飞19岁时,准备参军,报效祖国,母亲知道这是岳飞从小的志向,在其背上刻下尽忠报国四字,便准了岳飞从戎报国。
靖康二年,岳飞在虽在局部战区打的金人落花流水,但金朝最后还是成功南下攻取了北宋首都东京,并掳走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北宋皇室置北方子民于不顾,逃亡应天府,一时之间,北方混乱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哀号遍野。
岳飞在沙场奋战了五年,却始终没能挽救大宋的颓势,连自己的故乡都没能收复,见金人再次攻来,宋高宗赵构再次南逃,岳飞冒死上书,恳请北伐,言辞激进,希望洗刷靖康之耻,迎还二圣。可谁知,这却激怒了宋徽宗,直接将岳飞革除了军职。
岳飞却不甘于此,多次投身抗金将士麾下,却始终没能开启北伐,无奈的岳飞只能先镇压流寇,救济流民,一些有志之士在听闻岳飞的报国志向之后,自发跟随岳飞,就这样,岳飞身边逐渐汇集了许多能人义士。也组建起了一只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在岳飞等待了十年之后,面对十万南下的金军,宋高宗终于下令北伐,岳飞终于得偿所愿,带着岳家军,三次北伐分别收复了襄汉六郡、商虢、蔡州。
在第四次北伐时,岳家军将汴梁团团围住,眼看就要收复故乡,岳飞格外激动,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兑现自己在母亲灵前发过的誓言,要将母亲安葬回故乡,可惜,强大的金军都没能阻止的梦想,却被昏庸无能的朝廷打碎。
岳飞被十二道金牌令强行召回,37岁的岳飞无奈班师回朝,临行前独上高楼,遥望故国山河,写下了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可惜,待岳飞进京面圣,却不知,赵构早已和金人达成停战协议,只是代价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岳飞的性命。
岳飞对此浑然不知,迎接他的,是早已和金人达成协议的朝廷,和宰相秦桧的陷害、莫须有的罪名。
刑部尚书想要严刑拷打,逼着岳飞承认罪状,却难料岳飞背后的尽忠报国,引起了全场的激愤,可最后,岳飞还是难逃被赐死的命运。
在岳飞行刑当天,他用血写下了最后一道军令。
“岳家军旧属听令,好生恶死,天下常情,若临大难而不变,视死如归,非忠义之士,有所不能。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若要不导致唐末五代那样,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舍飞一命,势在必行,你等切不可妄动,此乃军令。”
被押上刑场的岳飞表情淡然,他仿佛看见了故乡的亲人在向他招手,母亲站在最前面,微笑的看着他,目露温柔,等他的身影进了,摸了摸他的头说到。
“你辛苦了,我的好孩子,走吧,我们回家。”
岳飞跪倒在母亲怀里,在闸刀落下的那一刻,他流下了解脱的眼泪。
……
半夜十一点,李钦从梦中惊醒,眼角的泪预示了这又是一段悲伤的人生,李钦刚要回想,眼泪便先于思绪夺眶而出,悲不自胜。
就在此时,孙校长发来消息,是两个文件,分别是《精忠宋岳》的剧本,和考古界的相关发现,并附上了一段话。
“我给他们导演和编剧看了你的《煮豆诗》和序,他们才答应把剧本给你看,他们希望你也能为宋岳做一首诗,而且要对剧本的内容保密,当然,我相信这对你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加油,但也不要让自己太累了,早点睡。”
李钦在回忆梦境无果后,便开始看起了孙校长发来的剧本,反正现在要他睡,他现在也睡不着。
打开文件,一页页翻着,李钦越看,眼眶越红,刚才的梦境越发清晰,看完剧本和壁画,李钦已是涕泪横流。
李钦坚定的拿起笔,想起了岳飞当时的遭遇,明明马上就可以收复故乡,完成母亲的心愿,却被十二道金牌令强行召回。
“怒发冲冠,凭栏处,”过了好久,才写下“潇潇雨歇。”
接着李钦又想起了岳飞那十年间想要北伐抗金却不能的无奈,想起了一路走来的坎坷和不易,多少年的努力才换来今天的机会,却……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自小的梦想便是从戎报国,靖康之年,他虽骁勇战胜金军,可最后却还是国都失守,皇帝被俘。
在岳飞看来,君受辱,臣子死不足惜,即使他奋力抗争,却依然需要承受巨大的屈辱。在将来,他岳飞必将重新北伐,杀向贺兰山,洗刷耻辱,再回到朝堂,拜见天子。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写完这首词,李钦却仍然意难平,他想到了赵构,想到了秦桧,想到了那些朝堂诸公,他又拿起剧本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还摇着头,大脑里一切的疑惑,一切的不解,似乎在某个瞬间,突然解开!李钦嘴里喃喃道。
“打压岳飞,根本不是因为岳飞不识大体,而是岳飞诏书中的迎还二帝,赵构在害怕,他在害怕两位皇帝回来会夺走他的皇位。他根本没有想过要洗刷耻辱,只想着当自己的快活皇帝。”
“民族、民生从来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若不是金军打了过来,他又怎么会开启北伐,而那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怕是早就猜到了皇帝的心思。”
想到这里,李钦再次红了眼眶,用着沙哑的声音道。
“岳将军,您糊涂啊!没看透的只有你啊!想着报国的也只有你啊!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您一辈子想着从戎报国,最后却没能为国捐躯,反倒死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不过紧接着,李钦就想起了岳飞临终时的画面,那一刻,母亲没有怪罪他没能收复故土,他的血书避免了自己部下的悲惨结局,他的死更是为天下苍生带来了难得的太平。
“您已经做的够好了,大将军,您对得起所有人,也是时候该休息了,晚安,大将军,祝您做个好梦。”
看了眼时间,已是凌晨三点,李钦把混着眼泪和热血的《满江红》发给了孙校长,并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中越高宗阴谋论的猜想之后,便先去洗了把脸,蒙头睡起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