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影帝分身乏术

江临发来的小说篇幅不到十万,是部中篇。

开篇就是一段庭审,然后她就找到了六七个用词不准确的地方,顺便又找出了三个错别字。

等看完庭审,乔洛更糊涂了。

这本书里的背景怎么看怎么像是东西方融合在一起的架空背景啊!

敢情男主不叫肖申克,叫安迪,还特么是华夏人,肖申克是特么监狱的名字。

谁家姓安的好人会给自己的孩子取这种名?

乔洛快无力吐槽了,但还是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

她全权负责了江临的上一本书《张伟的世界》,对他的写作风格还算有所了解。

只要能接受江临的奇思妙想,读者就会被他不知不觉地代入进书中世界,就像是亲身经历一场电影。

这次的《肖申克的救赎》和上本书风格相同,但这次的文风更像是国外作家的写作风格。

乔洛还是第二次读这种杂交风格的书,有种背德的爽感。

越过一开篇的庭审情节,后面的剧情江临通篇都是在以“瑞德”的视角讲述。

这种写作手法并不少见,乔洛很喜欢,相较于这种,她太不喜欢一些作者平铺直叙的手法。

故事本就苦闷,写作手法又毫无新意,读起这种作品格外让人昏昏欲睡。

故事开篇很直接,安迪因为杀妻案被判入狱服刑“肖申克监狱”,但并不是死刑。

这也是除了男主名字以外,第二个让她觉得这部小说背景是以中西方融合形成的关键证据。

若非如此,按照现实中的法律条文,故意杀人,而且还是以砍脑袋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判无期徒刑。

这里的无期徒刑实际上是小说里的终身监禁。

不谈一些设定上的问题,乔洛承认,这部小说写的故事很精彩。

不光是书名、选题方面让人好奇,更引人入胜的是身份不凡的男主被判入狱后的表现所带来的反差感。

她很想知道男主在生活经历翻天覆地的转变后,又是如何迎接他的新生活。

带着好奇,乔洛跟随“瑞德”的视角走进了这所神秘的肖申克监狱。

先是一段风景描写,除了暗示年代背景之外并无其他特殊的地方。

倒是入狱情节中的“欢迎仪式”让乔洛开心一笑。

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绝对不会在现阶段的国内发生,更别说是监狱。

紧接着画面一转,到了瑞德和几个老友打赌的情节。

这段情节让乔洛严肃了不少,因为江临在这里的描写让她觉得里面可能存在着某个伏笔。

【我得承认,初见安迪之前,没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看起来弱不禁风,一看就是个五谷不分的公子哥。这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就是“特别”这两个字,让她觉得江临很有可能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以题材本身来看,伏笔所指向的内容不外乎越狱,但如果就只是这样,未免也太过寻常。

所以关键就是安迪会如何越狱。

不过乔洛并没有单纯地认为故事就只是这样。

有些作者喜欢在情节上耍一些有趣的小把戏,但这么做的人通常是一些老手。

她不排除江易安会这么做,但效果如何还要看过才能揭晓。

打赌环节,瑞德果然如乔洛所预料的那样,选中了男主,乔洛也认为男主可能受不了这么大的反差,心态失衡,让瑞德赢下赌局。

毕竟真正的主角在成长起来之前总要经历一段阵痛期,除了一些无良作者才会从头虐到尾,大部分人还是有良心的,会让读者有一个喘息的空间。

仅代表个人想法。

故事继续,剧情出现了有趣的变化。

安迪没有心态失衡,失衡的是同期入伍,不对,是同期入狱的小胖子。

瑞德输了赌局,安迪非常适应监狱的新生活。但乔洛能在对安迪的描写中感受到这个银行家与其他狱友的疏离感。

这不是意味安迪必须要和其他狱友打成一片,而是他一点也没有负罪之人应有的愧疚和不安。

这一点引起了乔洛的注意,并被其在小本本记下。

监狱的生活要比乔洛想象中的有趣,里面有一些好友感兴趣的双男组合,也有让人肾上腺素爆炸的动乱。

很不幸,安迪如乔洛所料,被一对姐妹花看上了。

在封闭压抑的环境中,确实容易让人的心态发生某些有趣的变化,这不代表所有人都如此,有的口味独特的人天生如此。

这段情节被江临用极其细致的描写展现。

这么做一方面是让读者体会到危机感,另一方面则是水字数。

【一个月后,安迪终于和人说话了,那个人就是我。】

天知道看到一个月这三个字以及这段会晤的情节让乔洛有多激动。

她不得不承认,在勾人胃口这一点上,江易安这个新人作家要比一些老手更加出众。

虽然作品中少了一些文学性,但独到的故事以及浅显易懂的说教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好感。

【人潮汹涌的空地上,安迪走到我的面前,向我自我介绍。当时我正在和朋友玩一种互相投掷棒球的游戏,虽然无聊,但也是难得的消遣方式。

“我是安迪。”

“我知道,杀死老婆和情人的银行家,将他们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我没有杀人”安迪辩解道。

我笑了,指了安迪一下,用一种并不容易引人反感的微笑为序,说了句让安迪不明所以的话。

“你很适合这里。”

“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无辜的,你不知道?”】

噗——

剧烈的咳嗽让乔洛喘不上气。

直到咳嗽渐息,她这才有了喘息的空间。

这该死的突如其来的幽默。

幸好她看书的时候不喜欢喝茶。

要是换成其他同事,非得一口喷湿整个屏幕。

剧情难得轻松了些,安迪和瑞德的这次相遇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做的也只是见不得光的小勾当。

安迪要了一把锤子,一把小到能藏进书里,没办法用来越狱的小锤子……

乔洛还在聚精会神地审稿,她看到了安迪在面对姐妹花时的反抗,看到了他在暴虐的狱警面前的谏言,目的只是为了请瑞德和他的朋友喝酒,看到了招惹他的人被狱警动用私刑打了个半死……

后来,她看到了新人入狱。

故事到了这,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

最后,她读到:

【“几年前,我还在某处监狱,大约是处于前的四个月,进来了一个新犯人。”

“他是个个头很大,暴虐、神经兮兮的疯子。没人愿意和这种人同处一室,你们懂吗?”

……

“我问他:‘你都杀过什么人?’”

“他说:‘入狱前我只是个拉车的,幸运的是不少有钱人住在附近,所以我可以趁机对这些杂种下手。’

‘后来我看中了一个家伙,晚上潜入进去对他下了手。’

‘动手之前那个家伙醒了,所以我就杀了他。呵呵——还有他身边的那个女人!’

‘你知道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吗?这个和男人同处一室同床共枕的女人是个有妇之夫,她的丈夫是个银行家!’

‘呵呵呵呵,后来这个好运的银行家成了我的替罪羊。’”】

——

脑袋像是遭到重击,让乔洛感到头皮发麻的同时思绪怔在了上一秒。

在她不知不觉间接受安迪就是杀妻的凶手,接受他的暴行之后,真相竟然会以这样一种普通平凡但又极具荒诞的方式展现在她的眼前。

怎么会是这样?

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啊。

就算现在想要越狱也无济于事了,哪里会有人甘愿用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就挖掘一条前路未卜的越狱通道?

在乔洛苦思冥想安迪该怎么证明清白的时候,紧接着,安迪很喜欢,并不惜花费时间教导的年轻人死了。

死于监狱守卫的枪击中,死于典狱长的指示下。

再然后,安迪要了一根绳子,在瑞德的担心中于午夜时分在牢房里上吊自杀。

但在第二天,负责值班看官的警卫却并没有发现他的尸体……

没有……尸体?

这一刻,乔洛顾不上后续的情节,紧忙快速翻阅之前看过的内容,开始逐字逐句地搜查线索!

很快,她在瑞德的讲述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点,一个被她抛到脑后的点。

瑞德说安迪很喜欢放风,很喜欢双手插兜……

如果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将通道的泥土毁尸灭迹的话,一切就能说得通了。

带着发现真相的优越感,乔洛这次一口气看到了最后。

但当她读到最后,脑海中回荡着的只有瑞德说过的一句话: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翼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