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我吴孝祖演技大成

“十三姨,你醒啦,刚才……”

“是你背我回来的嘛。”

“是啊。”

老客栈场景,十三姨躺在床上。梁宽送药,紧张,手抖,药洒出来

场景外,吴孝祖站着,眼神没有焦点。

他练童子功,童子身自然也在。长这么大,连女孩子的手,也没正经牵过。

关姨,可以算作他的情窦初开。只是,这感情,来的太快,太猛烈。天呐,他可是个传统的老派。哪有不谈感情,先接触身体。等他缓过劲儿来,要认真对待时,咔,就结束了。

她又谈新男友了……好像一个恶劣的玩笑。只有吴孝祖一人受伤的成就达成。

呼,他深吸一口气,不管怎样,生活不会给他多余时间去哀伤。

因为剧组还要转动。

天色暗一些的时候,夕阳是金黄色了,只留一点余晖。

吴孝祖的一场戏份,在此时开拍。

客栈老板把他叫出去,送上一套传统的女式衣裙。

“老板,有什么指教?”

“这套衣服,是我刚吩咐伙计买的。送给那位姑娘,凑合穿吧。”

“你太客气啦。”

“那个姑娘穿着洋服,在我这里进进出出,万一让白莲教知道,来找麻烦,那就惨了。”

天色暗下来的,徐克让灯光专门打了昏黄的灯,给到吴孝祖和老板身上。

摇臂摄像机拍全景时,场景因为昏暗,便呈现出一种,腐败守旧的气质。

“咔!”

如此,这场戏便过了。

港片拍摄讲究效率,在徐客这里,并不是粗制滥造的快,而是因为他、整个剧组的工人,同演员,都是经验丰富,能高效率的,把一场戏排出来。

这就叫手底下见真章,都是水磨的功夫。

第二日。

换了场景,类似讲堂的医学会,也是黄飞鸿此次来广州的目的。

群演们,早早换好扮相,白大褂的西医,穿长袍的中医。等候场景调试的功夫,吴孝祖同演员对戏。

孙文的扮演者,铁林皇阿玛。

此时正年轻,三十岁初头,演技还没定型到后来的吹胡子瞪眼。

“张(先)生,你英语讲得好流利,口音也正,很棒啊。”

因为有一段翻译英文的戏份,副导演让他先试着讲。铁林顺溜念台词,一点不带磕绊。

“哪里,过奖了,我才从英国回来,在那边上了几年学,口语也就那样,不值一提。”

铁林摆手,讲话间,语气谦虚。

吴孝祖是主咖,铁林不过一小小配角,名气一点没有,凭着卫星电视台的关系,才进了剧组。

他见吴孝祖这人,态度和善,便存了些结交的心思,说话便多了些贴近。

吴孝祖土生长的本地人,可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戏,突击了些英文台词,他词汇量其实低的可怕。

以前谋生,开药店,又是中药,每日打交道,都是上年纪的人,嘴里讲的还是俚语、俗话多些。

对了几遍词后,吴孝祖借着喝水的功夫走开。铁林这家伙浓眉大眼,可总让他不是很舒服。

一番准备后,场景开拍。

这段教学文戏,做了些修改。

原定剧本里,是黄飞鸿带着梁宽过来,两人一点英语不会,上台后,闹出问题,孙文帮忙出面解决。

但现在,黄飞鸿是有在自学英文。

那就变成了,他来前,自学了些英文,能听懂、讲些简单对话,然而复杂的提问他还是应付不来。

这样改,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是人物的成长。把黄飞鸿,同第一部中区分开来,不再是经历过许多事情后,一点改变没有。

第二,是人物有了更多的“性格维度”,让人物变得更加真实、复杂。

其实,这个时候,是没有“人物维度”这个概念,要到千禧年左右,才会由学者们出书,讲出这个概念。

港岛的电影人,人精啊,你讲出来,他们也许不懂其中的道理,但是能感受到,哇,这样会让人物更丰满,故事更圆润。好的,就要拿来用。

场景开始。

吴孝祖登台,他用磕绊的英语,做介绍讲解。

“人的身体,由五部分构成,心、肝、脾、肺、肾。这些器官由神经系统连接。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

吴孝祖原声英文,生硬,不像是演的。

“黄大夫,我不太明白,你图表所示的是什么意思?”

西洋大夫站起来提问。

“你讲慢一点,有的词我听不太懂。有没有朋友,英文好一点,可以做个翻译?”

吴孝祖拱手询问。

“黄大夫,让我来替你翻译吧。”

“各位,请容我为黄师傅翻译(英文)。”

“这位兄台,未请教?”

“本人姓孙,单字一个文,孙文。”

“孙先生,那就麻烦您替我翻译了。”

徐克设置场景戏,总是讨巧,或者说有趣。吴孝祖用针灸封了梁宽的穴位,西医就无法敲出『膝跳反应』。

“真是神奇!”

西洋医生站起来,感叹,众人议论。

嗖!

一只缠符箭矢射在胸口,随后是更密集的箭矢射进来。

白莲教,打来了。

看似危险的戏份,其实箭矢都是没有箭头的木杆,带火的、燃烧的,是专门摄像机架过去,一个节拍,一个节拍,拍上去。

这里最危险的,反倒是梁宽,他让针灸定住了脚,动不了,有箭矢擦着他耳朵飞过去,还好,脑袋能动。

一场有惊无险的逃跑戏份。

众人慌乱从后门逃走,吴孝祖和孙文、梁宽,也安全逃出来。

“孙先生,这是您的药箱。”

“黄师傅,谢谢你。”

“如果有机会,我们再交流。”

“如果中国,再多几个你这样的人就好了。”

“言重,言重。”

铁林退场,顺便一提,戏里,他除了英文好,是不会讲粤语的,台词讲是国语,浓音正嗓,因此后面还要配音。

“这群白莲教,胡作非为。”

“哎呀,师傅,十三姨在客栈不会有事吧?”

“你不早点讲!”

“咔!”

一场连文带武的戏份结束。

吴孝祖松一口气,喝茶的功夫,顺便看剧本。

咦?下面这场戏,有点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