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你的人生之工具
第二十一章
李芷楠和方青岩听到一惊,两个人都没有想到一个生物学家,居然说出如此富有哲理的话,看来这世界的知识真是相通的,无论什么专业学习到了一定的高度。思想上的认知都是一样的。
看来高深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管学的什么专业,或者说哪一类的知识,只要到了一定的高度,大家对事物的认知,对艺术内在的了解都会产生同样的见解,当然这种见解,就是通往真理的道路!
众人一直走到现在,并没有在山洞里发现水源,也没有发现任何的积水,就不要说洞中湖泊或地下河了,也没有听到流水的的声音,洞里面及其干燥,这可能是石灰岩的原因,那自然也没有任何植被生长。
黄领队的步话机响了,说村民送饭过来了,大伙看看表已经过了中午了,征询大伙意见,都说早上起得晚吃的也晚,现在不饿,再往里走走吧!于是黄领队就让保障陈他们先吃,看看有什么方法保温,等他们回去后再吃!
众人又大约走了有两三个小时,路上的景象与前面基本上大同小异。前面隐约看到了到了山洞的底部洞壁。再往前走了十来分钟,基本上就到了山洞的洞底了,洞壁上也是生长着石幔石花儿的,众人沿着洞壁往左走了走,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景象,又折回来往右又走了一段也没有发现什么。只不过在洞底发现两根石柱,石柱边上密密的分布着一些石笋,往上看洞顶上倒是平整的,没有发现对生的石钟乳,绕过石柱发现洞壁又向里延伸一部分,距离比较短,也比较窄。众人也就没有在意。
韩教授和楚教授他们估计,来的时候是偏右侧的线路,回去的时候建议沿着左侧洞壁回去,最少可以了解一下这个溶洞有多大多深。于是,众人就跟随他们往左边走去,左侧的同样分布着一些石笋、石柱、石花和石幔,不过洞壁上面没有发现类似神田的石幔。其余的与右侧和山洞中庭没什么大的区别,无非是石花的大小,石柱的粗细或石笋的高低,同样没有发现任何植被的生长。也没有发现明显的人类生活过的遗迹!
回到营地的时候,晚饭都已经送过来了。
“中午饭白给你们想方设法的保温了,让他们挑回去了,晚饭还热着,是鸡蛋饼,肉面条汤,还挺好吃的,洗洗手抓紧吃,凉了就腥了。”保障梁说道。
吃完晚饭,众人收拾好简易桌子,好在都是用的一次性餐具,放到专门的密封垃圾袋里,到时候扔掉就行了!
韩教授拿出单面文件夹。说道:“你们看看这是我大致画了一下溶洞的形状,这是一个长椭圆形的溶洞,实线是洞壁,右侧这根虚线是咱们进去的路线,因为咱们部分沿着右侧洞壁走的,所以,我在发现没有沿着右侧洞壁走的地方,把右侧洞壁又向外侧扩展一下,当时我用激光测距仪不间断的测了一下,大约是20米到5、60米的距离,”韩教授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洞口的宽度大约是20米左右,向内越来越宽,我所测量到的最宽的地方超过200米,也可能还要宽,不排除激光是达到石柱上,没有打到洞壁上。洞底大约50多米宽,这是目光所及的,应该差不多,整个溶洞的长度超过3000米”。
“还有个延伸进去的尖儿”方青岩指着洞底说道。
韩教授一笑,“方兄弟说得对”说着在洞底画了个尖儿“不过这意义不大,不过这个溶洞的高度,倒是不高,是属于比较低的一种,只有20多米”。
大伙儿一笑,方青岩有点不好意思,坐在他旁边的考古黄教授拍拍他说:“实事求是是严谨的学术态度”。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对于溶洞的具体情况明天再仔细的勘察,黄领队上次发现的疑似下层洞穴的入口也没有发现。我建议咱们今天就到这里抓紧休息,明天咱们分组仔细看看,我上次发现的疑似下层入口的位置,大致在后厅靠左的位置,我建议明天咱们每组都携带一个大射灯,便于清楚的观察,两位把射灯准备好”。黄领队对保障陈和保障梁说道。
一夜无话
第二天众人早早就醒了,各人陆续洗漱完毕,魏教授开心的对李芷楠笑道:“幸亏有你终于可以天天洗头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共用”。
“没问题,我带的多”李芷楠微笑着说。
说话间早饭就送到了,吃罢早饭,众人也整理完毕。便换上防护服,带上安全帽。李芷楠和方青岩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不用帮助穿的也干净利索!
以韩教授和楚教授为主,一共分了两队,李芷楠和方青岩分到了韩教授的队伍里,还有黄教授。另一组是楚教授,黄领队和魏教授,保障陈保障梁仍然负责留下看守营地,给各组做支援!每组又拿了两个可调强光的手持式射灯,可以照到50米开外依然可以很清楚的看清事物,比昨天的强光手电强多了。手持式射灯虽然说功率强大,不比手电重多少,就是比手电大两倍由于,必须有专人拿着照明,他们这一组就有方青岩和黄领队两人拿着。在不必要的时候可以只打开一个就行了,这样可以延长考察时间,方青岩自告奋勇先来给大家照路,黄教授就当做备用了。
因为昨天沿先是着右侧洞壁走的,后来就沿着光带走,所以没有找到右侧洞壁的准确位置,所以方青岩他们一组继续沿着右侧洞壁走。另一组就从洞穴的中间开始向内考察,同时寻找前人的生活痕迹,以及向下层洞穴的入口!
韩教授他们大约是走了100多米就发现右侧洞壁不断地向右侧偏展,就是从100米左右的位置开始,洞壁就右前方斜线扩展了,据韩教授测算大约是一个260度左右的反角,而且基本上是直线的斜过去的,发现这个情况,韩教授估计洞穴的最宽处,可能要远超之前估计的200米了,这一路上怪石嶙峋,也就不必细说了,不过有几朵罕见的石花形态特异的逼真,还有就是石笋之类的,倒是没有发现石柱,墙面上也没有什么特异的,只是凹凸不平的石壁,仔细想象或可以似一幅幅的画作。李芷楠用相机均一一记录下来。
沿着洞壁向右前方又走了大约50米左右,洞壁忽的又向左前方折了回来,在洞壁转折的地方,黄教授在地面上发现了一些碎骨头的残片,已经碎的很厉害,看来应该有很长时间了,因为洞里太干燥不利于保存,有些都风化成渣滓了!黄教授在地上研究了半天,终究分辨不出是人骨还是动物的骨头,只好拿出装标本的塑料袋,选几块完整一点的带走,看到实验室能不能研究出结果。自此,黄教授一直仔细的观察地面的情况,终又在几个石笋中间发现了半只锈蚀的弓箭的箭头,过分干燥的环境对有机物保存不利,但对铁器没有多大损害。黄教授大是兴奋,断言此处肯定有前人活动过,而且像这种突然折返的洞壁,从洞口方向看过来很难发现这片空间,是隐藏东西的良好位置!说不定还真真像传说的那样,是古代的藏兵洞或储藏粮食的地方!
不过,自从发现那个铁箭簇以后,大约又走了三个多小时,就基本上已经看到洞穴底部,方青岩说过的那个尖儿了。再也没有任何发现,黄教授也不失望,洞穴很大还没有看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