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把辞职信摔领导脸上
下午一点。
罗惜雪将尹觅风从床上拽起来,美其名曰该吃饭了。
吃完饭,罗惜雪陪尹觅风又去逛了逛春熙路。
尹觅风看着这熟悉的场景,路中央的摊贩好像没什么变化,街道两边的店铺一如既往的林立。
有时,尹觅风在想,就在这么一条街上逛来逛去,到底有什么好逛的?
春熙路作为蓉城的“十里洋场”,其ifs、伊藤洋华堂、王府井百货、亨得利都是蓉城最繁华的商圈,又和太古里、太升南路相邻。
在这里,除了购物吃美食,光往人群中一站也能感受到这热闹的气氛。
另外,春熙路另一个出名的点在于盛产美女,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街拍达人。
你站在春熙路上,迎面走来的,十之八九全是美女,让人有一种误入女儿国的假象。
就算平时,站在王府井大楼上,下面也是人来人往。每逢周末,外地、本地、城里亦或郊县的人,纷纷来到春熙路,仿若过年赶集一般。
外地人来蓉城不逛春熙路就好像去了首都不逛故宫一样,多少有点遗憾。
看着拥挤的人潮,尹觅风不由的感叹:“不用上班的人真多”。
这班到底是谁在上啊!?
尹觅风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在天府三街上班的场景,天府三街的人好像不用下班一样,不管多晚,总有那么几个办公室亮着灯,路上总能看见刚下班或者刚上班的人。
网友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话来概括:天府三街的人就像是不会下班一样,春熙路的人就像不用上班一样。
就像两个极端对立的人群。
尹觅风两人行走在街上,感受着这热闹的氛围,时不时买点路边的小串。
如果不进去商圈里面逛,单纯的逛春熙路,实际上所需要的时间并不久,最多一个小时,可以把周围的每条街道都逛得清清楚楚。
尹觅风倒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就在春熙路主街上随便逛了逛,二人便打算去锦里。
相比于春熙路,锦里才是尹觅风爱上蓉城这个城市的理由。
也许提到蓉城,大家想起的都是春熙路,宽窄巷子、杜甫草堂之类的景点。
也许你没有听过锦里,但你一定听过一句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里的锦官城即为锦里。
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较为古老、较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在锦里,可以感受明末清初川西民居的建筑风格,可以感受蓉城的浪漫休闲氛围,体验三国文化,感受三者之间彼此交织、相互交融所形成的独特的氛围。
尹觅风觉得,锦里大致可以分为“食”、“赏”、“趣”、“品”四个方面。
在锦里,蓉城最具特色的各种民间小吃齐齐聚会,九品小吃街上各种美味小吃一字摆开,不断向人们的舌尖发出最诱人的召唤:张飞牛肉、汤麻饼、三大炮、荞面、牛肉豆花、三合泥、糖油果子、油茶、荞麦面、牛肉焦饼、钵钵鸡……琳琅满目。
你想到的和没想到的,在这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可以坐下慢品,也可以边走边吃,边吃边看,让舌尖彻头彻尾地享受风味美食那不一样的缠绵。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九品小吃街。九为阳数之极,一个品有三个口,九品就有二十七个口,意思是在锦里的九品街,如果每样小吃都吃一点的话,即使有二十七个口也不够用。
尹觅风还在蓉城工作的时候,每逢周末,都喜欢到锦里“逛吃逛吃”,这就是“食”。
锦里还延续了川西古镇“赶场”的热闹场景和特色小摊的民间艺人表演,这里很传统,很民间,也很通俗,简单的来说就是很接地气,很有尹觅风喜欢的那种烟火色。
在锦里,可以看到我国非物质文化中的诸多精彩,诸如古法织锦、蜀绣、瓷胎竹编、蓉城灯影……也可体会最地道的四川民俗,如吹糖人,糖画,打草鞋,泥塑,半边蛋壳画,传统玩具,传统魔术,风车车等等。
他们或俗或雅,或精或巧,但都具有同样引人注目的诱惑力,在古街里流传、延续的是一种文化的穿越,让人们拾回的是文化的自信。
清明插柳,端午戴艾……长久以来,锦里恪守古风,渐渐成为集中展示民间传统节俗圣地,清明寒食戴花粥,七夕乞巧戴香案,中秋戴兔儿灯……锦里总在一片精致的古风中守护着传统文化精髓。
尹觅风印象中,锦里还有一份送给未来的礼物——民俗记忆墙。
其建于公元二零零九年元月二十三日,农历戊子年腊月二十八。此墙中珍藏有川西民俗精粹的代表作品:蜀锦、蜀绣、瓷胎竹编盘、蓉城漆器、皮影、剪纸、蛋壳画、糖画、面塑、老玩具等。
锦里民俗记忆墙自建立之日,将于百年之后的2109年同日开启,为的是传统民俗能够传承百年,源远流长。
这就是“赏”,观赏民俗,延续传承。
在尹觅风看来,锦里不但承载着蓉城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它还是蓉城浓厚历史氛围的象征,也是三国文化与蓉城民俗交融的见证。
穿过幽幽的巷子,眼前突然开阔,在一个古式的戏台前停下了脚步。
仰望戏台,虽然空空但仍让人思绪起伏。仿佛回到了古时,戏台上的出将入相承载着历史的过往,戏子长衫,高腔一拔,才子佳人,帝王将相……
巷头【福】,巷尾【寿】,而悸动的这端庄灰与现代白的纤巧。灰与白,和着轻盈与柔软的韵律,渲染出一幅以简寓深的水墨画,犹若戏曲般细腻,又恰似院落的典雅。
幽绿树丛,倒影闪闪;庄重、沉稳的古建筑,透着温馨、温情、暖意的灯光之窗,一窗一风景,一户一故事。
这便是“趣”,行走在大街小巷,从古街的不同角度去体验洋溢着美感复兴的优雅气氛。
在临街房檐下,摆着一排古朴的桌椅,土碗、土杯子,大石缸子浮着莲花。写着“酒”字的锦旗飘飘扬扬,在适宜的天气里坐在这半露天的酒桌,旁边是川流的人群,手握一支啤酒,尹觅风自己也成了街中的一景。
享受着莲花府邸的兔国红,在后花园露天池畔细品蜀国茗茶;四方街的波西米亚风情,重叠多种文化的有趣情调,忘却缠身的俗事,短暂放飞空灵的心境;喜福汇欧美的简约风格,伴随经典的异国音乐,品味着意大利美食,思绪在朴实和浪漫风情间,不停穿梭、弥漫;木楼、木桌、土碗、土杯,煮酒坊三杯煮酒下肚,热血沸腾、雄心荡漾,临窗远眺,挥斥激扬,仿效古人指点江山。
铜雀台里梦三国色彩正缤纷,正如世间万种璀璨的色彩,这里总有你最钟情的色彩。
安静地聆听驻唱歌手的低吟浅唱,一把吉他见证着真实的世界,明白了自由的心。
音乐中,或许能听到行者的脚步,沧桑的呼吸,对路途和生命的丈量,理想的力量像海潮一般澎湃汹涌。
我们的信念,边走边唱,我们的梦想,正在路上。
悠然街上,两个人邂逅古街,惊鸿一瞥间,蓦然心动,只感觉到被温暖所包裹;或走在古街的某条深巷里,擦肩而过。艳遇,可以是艳遇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处景。
相传,黄月英赠送诸葛亮一把羽扇,勉励他行事当以稳重为妥。为回报妻子的用心良苦,诸葛亮打造了一枚同心锁回赠,并对她说:“一锁同心,亮安天下,亦安卿心。”
这也就是同心亭的来历。
房前屋后,假山耸立,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古朴老树见证了爱的态度。将爱的誓言打包,挂上许愿香囊,三生树下定三生,勇敢的人先享受爱情。
这便是“品”,品酒,品乐,亦品人。
锦里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更在于它凝聚了蓉城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锦里绚丽的花灯和细致的装饰也是给人一种热闹感觉的因素之一。
当你漫步在这条街上,不仅可以看到色彩缤纷的灯饰,还可以看到让人心情愉悦的蓉城粉子。她们就是蓉城的人民,热情奔放,充满活力。
在锦里,你可以与她们畅谈,一起嗑瓜子、打牌,品味着蓉城的美酒,感受着外国酒吧的气息,享受着蓉城人嬉闹的自在。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尹觅风喜欢锦里这个地方的原因。
……
一块砖如何在时光中老去,
一封邮件怎样记载一段斑驳的对话,
一次涂鸦又印记着怎样的童年,
手指滑过墙面的游隙,
都是古街最生动的表情。
……
直到晚上十点,随着锦里的光彩灯组熄灭,尹觅风才带着罗惜雪打车回了酒店。
即使那个地方成为了黑洞,依然是我一生探寻的地方。
霍金诚不欺我。
……
尹觅风和罗惜雪的家乡相隔不远,分属两个不同的县城,两个县城之间就隔了一座山。刚好又处于两省交界处,尹觅风属于云省,而罗惜雪属于川省。
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生总有那么一些奇妙的际遇。
2月7日,下午三点。
尹觅风和罗惜雪坐在高铁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早上的时候尹觅风起来跑去买了些蓉城特产,顺便应姐姐的要求买了些蓉城的火锅底料,好用于过年煮火锅吃。
罗惜雪说:她家里开始催婚了,而她又不想将就自己的一生。
或许那一天她就妥协了,任由家里安排,相亲,然后结婚生子,之后忙忙碌碌地过完这一生。
尹觅风听完后说道:“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吗。”
我们这一代人,有的追求爱情,不想将就;有的追求自由,不想被世俗的结婚生子所束缚……
我们总是不能坚定自己的想法,容易被亲近之人左右。
父辈总觉得现在和他们那个年代一样,结婚生子十分容易,有口饭吃即可,可惜现在已经不是他们认知中的那个时代了。
日新月异的变化,别说父辈,就连尹觅风自己都感觉有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父辈总是喜欢打着为了你好的名义,以他们自己的见识和认知来规划你的人生。
不久之前,尹觅风和尹父吵了一架。
原因是,尹父觉得尹觅风读个大学出来,连婚都不结,有什么出息?
尹觅风突然就发现,自己没办法生父亲的气,甚至为他感觉到些许的悲哀,活了一辈子,却还在用结不结婚这种事情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
也感到庆幸,自己读了个大学,提升了自己的认知,不然这个时候可能早在父辈“为你好”的口号中结婚生子,劳碌一生了。
要知道,任何人都不会为你以后的人生埋单,选择之后的一切后果,无论是孤苦伶仃,还是幸福美满,这些结果都将由你自己承担。
罗惜雪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话,不由得沉默了许多。
尹觅风并不是没有听懂罗惜雪的意思。
但是尹觅风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他已经明确的知道了自己往后余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所以给不出罗惜雪想要的承诺。
……
一个小时后,二人拥抱分别。
尹觅风默默的说了句:“再见。”
罗惜雪眸含泪光,盯着尹觅风问道:“我们还会再见的吧?”
“当然会。”尹觅风回道。
伸手为罗惜雪整理了一下头发,摸了摸她的头:“好了,车来了。”
罗惜雪努力挤出笑容道:“你路过蓉城的时候记得来看我。”
然后不等尹觅风回答,便吻上了尹觅风,热烈而又疯狂,像是要任由自己的爱意肆虐。
半分钟之后,罗惜雪在尹觅风耳边说了一句“不要忘记我”,然后便推开尹觅风,上车离去。
尹觅风心中五味杂陈,但终究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悸动。
目送车子远去,直至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
尹觅风深深呼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极了提上裤子不认人的渣男,自嘲一声,转身离去。
……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保老人晚年安康,儿女入得学堂,柴米油盐五谷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