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的故事

那年夏天,我抓住了一只蝉,便天真的以为:拥有了整个夏天。

时间匆匆而过,洛十一要阔别他熟悉的小院子,阔别他每天都要走过的池塘,离开那个小小的教室,那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教室。

多年以后,在回到那里,池塘的水也已干涸,仲夏的夜再也不会有蛙鸣声,小时候看着池塘中游来游去的鱼儿,他天真的说:

“等我长大了,我也把你们带走,带你们去更大的池塘。”只是他忘了鱼儿是离不开水的。

是的,洛十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在那里他即将开始他的青春期,能跟他一起走的人也变得少了。

有的小孩因为不喜欢读书便在小学结束之后辍学。也有的是因为家庭的缘故,这个时候小村里的未来,他们的人生轨迹第一次发生了偏差。

有人向左,有人向右,也有人停在原地。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有的选择是自己做的,有的选择是家里的大人做的,这选择却对未来的路有了一些导向作用。

因为要上重点中学的原因,洛十一要开始在学校寄宿了,对于未知的事物,我既满怀期待,又有点胆怯。

“十一,去了学校记得不要给我惹事,好好学习,好好听老师的话,不要跟同学打架,知道吗?”

老洛跟母亲一边在为我准备开学要带的东西,一边叮嘱我。

“小兔崽子,这次考的还行,没给你老子我丢脸。”老洛难得的说粗话。

“他爹,你真要让十一,去住在学校吗?我听说学校的环境很不好的。”

妈妈有些担忧的问老洛。

“放心,没事的,男孩子嘛早点独立是好事情,你别忘了当年我们那时候的环境有多么的差劲,现在他们都都幸福到哪去了,不用担心,每周周五不是就回来了嘛。”

老洛跟妈妈解释着。

“你要实在不放心就每周赶集的时候去看他一两次就好了嘛。”

“再说了,他那中学离我单位比离家里要近,不会有问题的。”老洛接着说。

“那行吧,十一,你要是实在受不了,就去你爸爸单位知道吗?”妈妈后半句是对我说的。

“嗯,我知道了,爸妈,你们放心吧。哦,对了别忘了把作业给我带着。”

我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就跑了出去,离开学还早着呢,我一点都不着急。

老洛,做事情是相当的谨慎,总是喜欢把什么都做在前头,宁愿赶早不赶晚。这一点即使我在十年以后还依然被老洛安排着。不过一想,谨慎总是没错的。

又是去疯玩的一天,我们几个一样大的孩子,在田野上你追我赶,在小河边拿着水枪互殴,晚上回家免不了又是一顿训斥。

只是这跟快乐相比,当然是快乐更重要的了。

玩的累了,我们几个人就那么躺在草地上,那天空像一片大海,好蓝好蓝….

“以后我们是不是就就不能在一起玩了?”子钰问我。

“应该不会的吧。我们不过是去了两个学校而已嘛。”我这么回他。

“谁知道呢,不过也没事周末还是可以在一起的。”

“唉,十一,自行车你学会了吗?咱们以后上学要骑自行车才能去唉。”子钰突然想起来立马问我。

“额…我当然会了啊,你要是没有学会就抓点紧呀。”我装作大人的模样拍着他的脑袋叮嘱他。

“你给劳资滚,我才不信呢,把你的爪子拿开,别动我的头。”子钰像一只发了疯的小老虎向我咆哮着。

其实还没有很会,只是不想在小伙伴面前丢了面子。

子钰,是我的发小,也是跟我走的最远的一个人之一,他本名:王子钰,说来也奇怪这小子有一头天生的自来卷,我们都喊他:“小老外。”

我俩是同年,也就相差一个月。他略高我一头,小小的年纪便虎头虎脑的。

因为家里长辈本身也是一辈子的把兄弟那样的关系,故而我们也是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只是很多人会在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带来别样的东西。

他,王子钰对我亦是如此。

在那个十二三岁的时候,洛十一是快乐的,他没有什么烦恼,因为所有的事情,老洛都会给他安排的妥妥当当。

老洛在我的整个中学时代,成了学校门口那条小道上的一道难以抹去的风景。

正如上次顾远学长所说一样,老洛牵着十一的手,在那通往学校的过道上一走就是三年。

时间的年轮在不停歇的走着,那时候的老洛开始有了白头发,妈妈的手也不在光滑,姐姐也去了更远的地方读大学。

中学也没有很远,就在小镇靠西的位置,唯一不同的是,学校的规模更大嗯,从以前的砖瓦平房变成了三层小楼,学校外的小河离得更远了,取而代之的是村落,还有那围了一圈的垂杨柳。

大大的铁门,是唯一通往外边的出口,在里边的学生总想着抽时间跑出去,去街道赶集,去凑一凑热闹。小镇有一半是少数民族,汉族跟少数民族历来相安无事,那么和谐又那么突兀。

小镇每逢初一,十五会有大集,各种小商贩都会在那一天去镇上各自占上一个小摊位,在集市上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叫卖声不断。

街道生意最好的当属学校路口的那家小商店,因为老板精明的很,他家的商品定位都是针对我们学生的。这老板可谓是深得经商的精髓,学生跟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

“这黑心的老板又克扣了给我们的零食的份量。”总有小孩骂骂咧咧的从那店里出来,却丝毫不影响他的生意的火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的人越来越少,房子越盖越大,基础设施也越发的完善,但是小镇的集市却被延续至今,每年春节前后,是小商贩生意最好的时节,附近村落的人们都会去那里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好不热闹。

小镇也在政策的支持下,面貌焕然一新。那些古老的房屋也有部分被完整保留,作为旅游开发项目之一,他们的年龄甚至比十一的老爸比老洛的年龄还要久远。

这大概就是:厚重的历史感吧!

洛十一,十五年之后,生活在了长安,繁华的都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却也没有了十五年前的很多东西。

比如:小镇的人间烟火气。

在开学的第一天,在刚进校门口的左侧空地上。

在众目睽睽之下,在那些还是陌生人的学生的注视下。

一个小男孩,抢过老师手里的话筒,站在最显眼的位置大声说道。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来自某某小学,我的名字叫:洛十一。”

洛十一,洛河的洛,十一月的十,十一月的一。

一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就那么站在了全班同学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