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朵于寒冬中灿烂绽放的腊梅

高三一整学年,我只有三次没有排在级5名内,其中一次是级第9名,另外两次是级十多名。金奎中学那年高考文科有8个上二A,第9名那位同学补录二A 院校补录成功了。按照这些名次,我平时的成绩是在二A和二B之间徘徊的,运气好就能搭上二A的末班车,运气不好也能远远超出二B的分数线。然而,高考我不幸地发挥失常了,竟然考到了全级五六十名,只考了个三A头。

成绩出来后,我当场就哭了,一直哭一直哭,直到感觉眼睛有些发热了,泪水依然止不住。

原本想复读,但鉴于下一年本省的高考要使用全国卷,全国卷比本省的试卷的难度要大得多,所以就很害怕复读不能如愿。那个时候我也已经了解了专升本和专插本,但招专插本的学校没有一本院校,仅有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而且那些二本院校都不是排名前列的二本大学。我想读更好的大学,所以就很犹豫,不知是要复读好,还是去读专科学校然后再专插本。本来还很任性,想要豁出去,再读一年高四,志愿也不想填了。不过庆幸自己后来变得理性了,决定志愿还是要好好填的,万一后来又变卦了不想复读了呢?那就白白浪费了一年时间啊。

对于填志愿,我算是尽心尽责了。那一年招收法律专业的三A院校仅有5所。其中一所是警官职业学院,管理很严格,而且女生都得剪短发,我就将其排除了;其他的要么是理工科院校,要么学校位于不太发达的城市。最终我选择了一所位于发达城市的文科类院校,将其作为第一志愿,再从其他4所有招收法律专业的学校里随便抽出两个作为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三个志愿,我的第一专业都是法律事务。

填志愿之前,我已经充分了解了我第一志愿填的那所大学——Z学院的住宿条件。那不是一般的差,是相当的差。宿舍是上下铺,8人一间;宿舍没有热水,得自己去热水房提热水;学校不允许学生买洗衣机,衣服得手洗……以我当时的成绩,完全可以报一所住宿条件很好的三A院校,但为了法律,我放弃了优越的住宿条件,选择了住宿条件很差的Z学院。

二批的补录通知出来之前,我还想着,如果有招法学专业的的外省的三本大学需要补录,那我会豁出去,索性去填它们的征集志愿的。

但是不知怎的,当补录通知出来之后,我又不想去外省读大学了。而省内那些需要补录的二B学校只有一所大学有开设法学专业,但它需要补录的专业只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一年的学费高达5万8千元。如果那所学校有普通的学费为2万元左右的专业需要补录,那我可以填它的征集志愿,而后再去转专业。但5万8千元对我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根本掏不出啊!而其他需要补录的二B大学没有一个学校有招法律专业,这也意味着,如果我选择填报它们的征集志愿,我就只能读其他专业,不能读我心爱的法学专业。最后,我果断地决定——放弃读本科的机会,去专科学校读法律专业然后再去专插本(选择专插本一是想拿到全日制本科学历,二是因为司法考试,也就是现在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方能参加)。

就这样,为了法律,我放弃了读本科的机会,也放弃了优越的住宿条件。随后二B大学的征集志愿的填报情况公布了,那几所有补录法学专业的外省大学没有一个学校法学专业是招满的,甚至有些压根就没有考生填法学专业的征集志愿,这也意味着,如果我当初没有改变想法,还是想去外省读大学,填了征集志愿的话,是一定能被录取的。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傻,为了一个法律就放弃读本科的机会实在不值得。但我觉得很值得,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法律,如果我连追求都没有去追求就直接放弃的话,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现在,我顺利地插上本了,在一所还算不错的二A大学继续攻读法学专业。我会朝着自己的法律梦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