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朵于寒冬中灿烂绽放的腊梅
(一)定错了目标
高三的长时期的目标就是——先稳定二A,二A稳定下来后,如果还有时间,就冲刺一批。到了距离高考仅剩20天左右时,我了解到哪些大学的法学专业(我最想读的专业)不错,于是就想上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但是,我并没有在高考前去了解它们的录取分数线,直到高考后才去了解。
高考后,了解了那些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后,我才发现自己定错了目标。假如,我是说假如,如果我的高考分数超出一批分数线十几二十分,我会很幸运地被自己所向往的大学录取吗?不会的!
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由于在我的省份GD省招的人数很少,所以录取分数线被拉得很高。GD省考生的高考成绩超出一批分数线十几二十分被它们录取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的高考成绩真的超出一批分数线十几二十分,我会很开心吗?连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的可能性都没有,怎么可能真正开心?
其实,我本应该早点了解哪些学校的法学专业好,去了解它们的录取分数线,然后以此作为自己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我应该就会更拼命。高三时,我试过学习到晚上12点,但坚持了一个月左右就放弃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太晚睡的话,第二天有点不太活跃。但是,如果换个目标,让自己知道自己现在的实力与目标有多遥远,我应该就不会放弃学习到晚上12点的学习计划,我应该会去上网搜索这样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现在觉得肯定是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的),然后,咬牙去执行这个计划。
(二)文综,有必要那样复习吗?
高三的每次统测考和模拟考,我都将文综的课本从头到尾地复习一遍。然而,基本也都是复习课本的知识。这种错误的考前复习的方法使得我经过了三轮复习后,文综还只是停留在一轮的水平。
现在想想,我那又是何苦呢?何苦每次考试都把课本从头到尾地复习?何必呢?根本就没必要!虽说文综不反复复习会很容易遗忘。但是,也有些知识点我掌握得滚瓜烂熟啊。
其实,我考前应该这样复习的——随意地翻翻课本或笔记,浏览一下知识点;抑或是在脑中粗略地放一遍电影。确定哪些知识点我已经记得很熟,哪些记得不太熟。对于前者,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复习;对于后者,就有必要去复习。这样复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效率比较高;也可以减少压力。更为甚者,这样复习,我就有时间好好去看文综试卷了,可以好好去看文综资料和练习里的一些重要内容,也就不会永远只停留在一轮的水平。
(三)数学,不该太依赖学校
早在考英语听说那天,我就在本市的一书店买了一套历年数学试卷。但是那时我很天真地以为学校在不久之后就会完成一轮复习,就想等一轮复习完了,再去做它。殊不知,一轮复习迟迟没有完成。就在二模考完数学后,我就想:都考二模了,距离高考只有40天了,一轮复习还没完成。看来,我得自己先去做那套卷了。然后,我就开始去做。
但是,那个时候还是对学校心存依赖的。我天真地以为一轮完成后,老师就会讲后面几道很难的题。所以,对于最后那几道很有难度的题,我只是看看答案,自己看答案都看得懂,但这没什么效果,下次遇到还是不会。我之所以这样复习,就是因为对学校还是心存依赖,以为老师到时会讲!!
到了距离高考只有20多天的时候,数学一轮复习还是没有完成。这会子,我顿悟了——真的不能够再依赖学校了。于是就改变了自习数学最后几道大题的方法——先去看答案,然后去整理整道题的解题思路,隔了一个星期多后再自己去做做。这种复习方法挺有效的,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会做了。但是,数学看得懂和会不会做差别是很大的,解析几何和函数的大题(这2道题老师就从没真正讲过,要讲也是讲第1小题那种超容易的),虽然看答案都看得懂,如果要我自己来做全新的题(即不是之前做过的题型)的话,也只能拿个七八成的分。要拿满分的话,要运气非常好和很细心,不过这是理想化的。
可是可是,今年是GD省最后一年自己出卷,数学科变化很大,解析几何和函数的大题考查的方式和知识与过去几年很不一样,所以呢,我平时做的那些题都白做了。
我错了,如果数学不依赖学校的话,我就会在英语听说考试后立即去做那套卷,就能接触更多的题型,就有可能接触到高考考的题型。那套数学试卷只做了一点点,浪费资源啊。
(四)本不该去住旅社的,本不该相信那句话
去住了个旅社,由于地方生疏,导致我考前两晚都失眠了,然后呢?4场考试都有影响!
语文不定神,“称”这个多音字,平时记得很熟,但考试时居然想不起用平时的判断标准去判断那个词的读音(用那个标准一判断就知道对错的),导致自己在2个选项里犹豫不决。做完后,还有时间,就对那道不确定的语音题和语病题改来改去。我已记不清我当时在答题卡上用橡皮擦了几次,然后又重新涂上去,至少有4次吧!平时也有遇到不确定选择题答案的情况,但是没有这么不定神过,没有改来改去改那么多次的。
然后结果呢?那两道题我最初选的答案是正确的,最后却都改错了,6分就这样没了。
至于数学,事后我只对了选择题的答案,就发现自己由于粗心错了3道超级容易的选择题,15分啊!平时,包括考试和晚练,除了一模外,我会做的小题基本都能做对,高考却……
文综太心急。大题匆匆忙忙地写,等到全都写好后,才发现书写有些马虎,而且还剩下很多时间。平时,练过那么多次,我没有一次文综做好后还剩下那么多时间,高考做完文综剩下的时间是平时的3倍。这会子才发现书写马虎还能怎样?是写水笔,不是写铅笔,不能涂掉重新写。就只能硬着头皮将这卷面有些马虎的答题卡交上去了。成绩出来后,得知有几个平时文综成绩比我差的同学都考得比我好,我就觉得书写或多或少占有些因素。
英语最离谱!考到一半(第二篇阅读理解),居然想睡觉。英语可是我最擅长的科目的啊!然后呢?评卷老师说的3道拉分题我全都对了,但总分却少得可怜。对我而言,疲劳的时候,写英语作文影响不大(英语科,我最喜欢的就是写作文了);做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有些许影响,但没那么大;但是阅读理解,影响就很大,高考的阅读理解篇幅那么长,密密麻麻全是单词,眼睛疲劳时我是都不想去看的。
本不应该去住旅社的。最初的时候,我是打算让我爸7日、8日来回载我,中午去俩朋友订的旅社休息的。后来同桌跟我说她们订到了旅社,我就又改变了主意。高考,肯定有交警疏通交通啊,所以,考场虽远,由我爸载也不至于迟到的。
本不该相信那句话——在重要的考试前失眠,是不会影响发挥的。我那个时候到底是哪根筋不对,居然会相信这句话。居然忘了自己曾经学习到晚上12点,第二天会有点不太活跃。不太活跃,考试或多或少是会有影响的。如果从没看过那句话,第一晚失眠后,很可能就会打电话给爸爸,叫他来接我回家。8日还有2场,435分啊,我还是有机会翻身的。
(五)本应该致力于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我很粗心,第一学期考了很多次试,我基本上都会因为粗心丢了20分左右。就想:如果细心一点,多考个20分左右,我的成绩还可以算是不错的。
但是,我并没有致力于去改掉粗心大意这个坏毛病,只是一味地想着怎样去提高(即攻比较有难度的题)。殊不知,我最最迫切需要做的只不过是改掉那个毛病,争取本能得到的分数不丢。这不,高考的数学科就因为粗心丢了很多分。那些分要是不丢的话(只是说数学的而已,其他科不包括在其中),我就能上一个批次了,大学就不用那么麻烦了——不用参加专插本考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