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记
忙碌的秋收过后,人们放慢了工作的步伐,像冬日的阳光,懒洋洋的。
一天早上,缭绕在半山的白雾还没完全散开,朝阳就已从山头上露出了她的第一道曙光。此时的山洼却静悄悄的,没有风吹树叶的颤动,没有虫鸣鸟叫的声音。像一幅静止的山村风景画,带着淡淡的忧愁,透着淡淡的凄美。正如此时古润才的心情——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凄美。
蜜月期刚过,古润才就发觉结婚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而像一把无形的枷锁约束着他,令他觉得孤独而寂寞。曾经美好的志向,也像山中的云雾一样渐去渐远,取而代之的却是妻子的唠叨和做不完的农活。
如今的他开始怀念婚前的轻松与自由,怀念和一起长大的玩伴玩到半夜三更也无人管束的那份自由。
“唉!婚前与婚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日子,看来以后和他们一起玩乐的机会就更少了。”他叹息。
“与其在此愁肠百结,倒不如现在就和他们痛痛快快地玩乐一天。”
“去哪里呢?”
“对了!就去石牛山开怀畅游一番。”他心里想。
拿定了主意,他马上便去约他的好友古润蕊和古润田,本来就打算他们三人去的,谁知这个平日里就喜欢给小孩讲故事的古润才深得孩子喜欢,马上就被一群孩子缠着要跟去,他们三人也难得热闹,就爽快地答应了。
去石牛山的路有好几条,经他们三人商议后最终选择了塘尾这条水利路。
这条修在半山腰上的水利路,是在大集体时代造田造地用以引水灌溉而修。现在灌溉是用不上了,但这水利流淌的水却进了古雨志家的水缸里,成了他家的饮用水。小路却成了村民上山下地劳作的便捷路径。
孩子们一到这条路上,兴奋得就像笼子里放飞的鸟儿,叽叽喳喳欢呼雀跃的行前冲,不一会就把他们三人远远的丢在后面。
古润才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又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忧愁地叹说:“但愿这些孩童长大以后能走出大山,自由自在地过他想过的日子。”
“过自己想过的日子?谈何容易?特别是我们生长在山旮旯里的,用什么去实现?”古润蕊说。
古润田接说:“是你们要求太高了吧?我没文化,小学生来的,不像你们初中生,理想大。我只希望能像润才你那样娶个老婆,安安分分在家务农就行了。”
古润才叹气说:“婚前舒适自然,婚后烦恼就到;与其吵吵闹闹,还不如单身的好!”
“你都娶了媳妇就教人单身好!你呀!大大的坏人。”古润田说
古润蕊却说:“山里度日如年,山外眉舒目展;只因忧忧愁愁,之所以赶快的走。”
古润田说:“你们俩个一唱一和的,是在对对联还是对山歌?”
古润才和古润蕊相视一笑,走过去搭着他的肩膀说:“快走吧!孩子们都走得不见踪影了。”
走完这条弯弯曲曲的林木遮掩的水利路,就到了水的源头,也就是牛浸塘的最末端——石牛山的山脚下。
这里是一处小型号的瀑布,一条细长的水流像一条白练一样从十多米高的山上泻落在水潭中,然后缓缓地绕着浸在河床里的乱巨石的缝隙往外流淌,绝大部分沿河道流出村庄,汇入大河,奔向大海,只有极小部分流向古雨志家中。
沿着溪流旁的山路往山上爬,穿过这片茂密的杉林,便是一条横跨在半山的小路,这小路连接着南牛村北牛村。从这里往北走约10里路,可到达龙井镇。一些中老年人往往沿这条小路去镇上赶集,虽然是上坡下坡的山路,好处是要比通往镇上的村路近许多。
到了这横路上,他们不再沿着溪流旁边爬,而是沿着石牛山其中一条支脉的山脊走。古润才他们三人都知道这条山脊曾经有过一条小路通往顶峰上,只因极少有人行走,现已杂草丛生,哪里还像路的样子!
看着这比人还要高的荒草,没人愿意踏出第一步,古润蕊正打算改道而行,古润才一使眼色,悄声说:“看我的。”他转过身去,面对着孩子们说:“你们长大以后想不想当解放军?”
“想!”孩子齐声回答。
“解放军可是英勇无畏的啊!前方的一点点荒草就将你们阻挡住了,将来怎么可能当得了解放军?”古润才说。
“……。”孩子们无言以对。沉默了好一会,古润森的长子来哥就说:“我去!长大以后我要当解放了!”
紧接着,古润蕊的弟古润文也说:“我也去开路,我也要当解放军。”
随后,古林盛,古林盛的哥古林泽,古润文的哥古润石,来弟,黄妹等一齐往前开路。他们背对荒草,然后往下一压,人就随着草往下坠。当遇到些稠密的杂草时,竟然把整个人都给反弹回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继而又一次的去展压,直至荒草倒下。古润才见状,忙说:“够宽了够宽了!不用重复地压,只要能看到原来的路模就可可以了。你们都很勇敢,长大以后肯定能当解放军。”
好在这个荒芜的缓坡山脊并不是很高,不多一会便到了平坦的山顶上。顺着这条可以极目远眺的山脊小路走十多分钟,便进入了石牛山又高又大的主峰。
通往山顶的仍然是这条旧山路,由于大山中多是茂密的林木遮盖,旧山路虽然还是荒芜,但不至于用身体去压草才能通行。
爬爬走走的行走了约两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石牛山的主峰顶上。
石牛山因山顶上有一巨石形似水牛而闻名,石牛山因其山体状如牛形而得名。他们现在到达的主峰,便是牛的后颈部分,也是这座山的最高峰,亦是全镇海拔最高的山峰。
沿着顶峰缓缓而下,便是平坦的牛脊背,再走十多分钟,又是一处慢坡坡,上了慢坡,便到了牛的臀部,那座巨大的石牛像立即展现在眼前。
这块‘卧’在东北边的天然巨石像高约四米,长约十米,下宽约八米,石面宽约五米。石头通体漆黑粗糙,形壮十分像牛。这巨石好像也是要证实它就是一头‘牛’的样子,特自在牛颈部开了一条约五十公分的裂缝,分开来看确实是更像一头棱角分明的‘牛’了。
首先到达的孩子们见了石牛,兴奋得立即就往‘牛背’上爬,但由于石牛陡峭,唯一能往上爬的附力点是顺着裂缝往上爬,结果没几个人能爬得上去。
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他们三个大人找了些断木架在裂缝处,这样就形成了一座木桥,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爬这些木桥自然不在话下。
爬到石牛背上,那种居高临下俯视群峰的感觉让他们肆无忌惮地狂呼大叫,痛快淋漓地载歌载舞。别说只是孩子们兴奋,就连古润才他们也感慨万千。此时的古润才静静地凝望远处,望天地连接朦朦胧胧的天边尽头,看重峦叠嶂白云缭绕的群山,感觉在这大自然中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好像自己和大自然中的一棵小草小树没什么两样,也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往日的苦闷与抑屈在此时此刻变得不再重要。
古润蕊也全神贯注地眺望着东方,他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汹涌澎湃地想:人活在这世上,要活就要活得精彩,遥远的东方,也许就是我精彩开始的地方。
古润田看着眼下不远处的北牛村说:“这个村往日在里头走至少也要半小时,在这里看起来怎么变得那么小了?”
古润才笑说:“你再看龙井镇,还一片叶子那么大呢!”
这时候,古润文跑来对古润才说:“四哥哥,你讲故事给我们听吧。”古润才一时兴起,就一口答应说:“好,就讲这石牛山的故事吧。”
古润文和孩子们抢着说:这故事我们早已听说了,不就是这头牛偷吃了我们的禾苗后跑到了这里,然后被雷公打死了就变成了如今的石头。说着指了指那断裂处说:“这就是雷打的证据。”
古润才笑说:“你们知道吗?每个故事的概况都是基本相同的,但故事情节并不一定相同,即使又是相同,也与所说者不同而不同。相同的故事经不同的说书人说出是不相同的,这和说书者的个人修为、内涵、文化程度、各自的阅历和观点等等有着密切关系。”
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古润才说:“那你们还要不要听?”
孩子们都说:“听,听,你快点说吧!”
古润才说:“石牛山因为山上这头石牛而闻名,我们的石牛村因为有石牛山而著名。”
古润蕊这时笑说:“你这样说他们能听懂吗?”
古润才也笑着说:“好,那就粗俗些,只要明白清楚就行了。”
接着又说:“也许是明末清初时还是⋯。”
还没等古润才说完,古润蕊又笑着打断说:“这只不过是民间的一些传说罢了,不用那么认真的。不同于一些新闻稿件和人物传记类型,不但时间、地点、人物都要真实,就是事件也不能虚假。而我们说的写的都属于民间故事,只是用于人们茶余饭后消遣一下时间而已。也许当中会出现一些和某人某事相同的事,那也只不过是巧合而已,不存在法律责任。”
古润才被说得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你说得很对。”
孩子们早已不耐烦了,不停地催促他快说。古润才整理一下思路,接着说:“曾经几何时牛浸塘原是一个水塘,现在牛浸塘村囗的大堤便是当时的大堤坝。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养鱼捕鱼为正业,在水淹不到的地方种水稻为副业。他们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虽然辛苦但却幸福。”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来了一头野水牛。它在人们没注意的时候就来偷吃人们辛苦耕种的禾苗,当被人们发现了就逃之夭夭,躲进深山老林里不见踪影。人们又气又愤但又无可奈何。”
“有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随之而来的是倾盘大雨。这样大的大暴雨一直下了一天一夜。明天人们起床时却发现水塘里的水没有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洪水把牛浸塘的堤坝给冲破了一个缺口,水就流失了。再后来有一风水师到这座大山观察牛浸塘的风水龙脉,无意之中惊奇地发现这座形状像牛的大山还真的有一块如牛的巨石卧在山顶上。与他同行的曾有到过这里的当地人说之前从未见到过这座像牛的大石头。后来他们推测判断就是那头偷吃禾苗的水牛,当天雷暴时被雷击死而变成了石头。”
古润才说到这里便故意停了下来说:“你们所听到的故事到了这里就完结了吧?”
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呀是呀!后面还有吗?你快给我们说说呀?”
古润才说:“后面的精彩着呢!但是大人一般不会对孩子说后半段的呀?”
孩子们还是不停地乞求,古润才看到要的效果已达到,这才接着说:“既然你们那么爱听,今天我就破例讲给你们听,但是你们要怎样感谢我呢?”
孩子们面面相觑说不上话来,好一会古润文突然说:“下次摘野果时最熟的让你先吃!可好?”
古润才一听笑了,旁边的古润蕊和古润田也跟着笑了。古润才说:“好!难得你有这份爱心,那我就把下半段讲给你们听呢。”
“ 那风水师知道此事后不停地摇头叹息说:‘可惜啊可惜!天意呀天意!’本地人就问可惜什么呀?天意什么呀?风水师就是不说,当地人苦苦相求,风水师这才开口说:‘山是平缓而有形,河要弯曲才有情,牛山龙脉绕不出,塘水聚水缺堤失。这里注定官不显赫富不达贵。’”
孩子们就问:“什么叫牛山龙脉绕不出呀?”
古润才解释说:“意思就是石牛山的山脉短缓,只在我们牛浸塘里弯曲盘旋不向外伸展。风水师说这是升不了大官发不了大财的山脉。又因水囗宽而不收,堤坝还缺了口,这是注定聚不了财的。风水师还说好在我们的牛浸塘是:千溪环绕升祥气,万山翠绿聚福地。意思是说牛浸塘的小溪小河多达上千条,随着山形曲来弯去的能聚祥气;山脉重重叠叠而又翠绿可纳福。就是说牛浸塘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却是个怡养的好地方。”
古林盛不禁就问:“要是我们牛浸塘重新筑个水塘,我们既不是都很有钱了。”古笑着说:“这个嘛,我不敢说了,应该去问风水师才知道。”接着又说:“我曾听其他的风水师说过,石牛村的真正风水宝地不在牛浸塘而在牛浸塘堤坝外的牛肚屯。他们说牛山的两条最长的主山脉经牛浸塘却没有停留,到了我们石牛村的中心(牛肚屯)才豁然开朗,再到村尾两主峰就忽然收拢,就像人的双臂抱住个大锅盖一样,村口水囗自然收合得极贴密了。风水师说这样才叫藏风聚水,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古林盛又问:“难道说我们牛浸塘就没有补救了吗?”
“这个问题就在那时期当地人就已问过了。”古润才接着继续讲他的故事:“那风水师说可以在堤坝上种上一排树,这样可以补救一下开口处的不足,虽然作用并不大,但是起码看起来就没那样空旷了。”
“ 风水师走后,那时当地人真的在堤坝上种了一排榕树苗,说也奇怪,那长势茂盛的榕树每隔一年便会死掉一棵,到现在就剩下靠近村路那棵了。”
还没等古润才说完,古润文就抢着问:“是不是现在村口那棵叫作‘富贵树’的大榕树呀?”
古润才说:“是的,就是这棵榕树,但是它也有它的故事的,你们知道不知道呀?”
孩子们争着说:“我们只是听说过水牛偷食禾苗被雷公打死变成石头的故事,其他的都没有听说过。”
此时,来哥却大声说:“这个我知道,我听大人说过,当时有一个赌徒赌输了钱,就去求这棵树保佑他把钱赢回来,后来果真灵验了,于是人们便叫这棵树作“富贵树”了。”
“是的,你说得对,只是简单了些,我来补充一下。”古润才接着说:“相传曾有个赌徒,把钱和家当都赌个精光,已经走到要讨吃的地步。一曰在这榕树下乘凉,正忧愁明天的生计。但总想不出个头绪来,于是就拿出身上仅剩的一文钱有意无意地对着这棵树说:‘树呀树!看你长得生机蓬勃,日子应该过得也不错,而我却活得如此之穷困潦倒,如果你是长眼睛的就保佑我用这文钱翻本,我定会杀鸡放炮来酬谢你。’说完竟认真的跪拜起来。跪拜完之后,这赌徒当即就去赌场赌钱。果然,这赌徒运气不同以往,好像真有神灵相佑,到太阳落山后,果然把本钱赢了回来。
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榕树下跪拜说:‘神树呀神树;我是用一文钱把我曾经输掉的钱蠃回来了,但我输掉的家当还没赢回来呀,你再保佑我把家当赢回来后我再杀鸡放炮酬谢你吧。’说完又去赌场赌钱。到太阳落山后,果然又把家当给赢了回来。
第三天一早,这个赌徒又来到榕树下跪拜说:‘好树呀好树呀;你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吧!我是把家当赢回来了,但我还没有赢到利润呀,你再保佑我赢些利润回来后我再杀鸡放炮酬谢你吧。’说完又去赌场赌钱。到太阳落山后,果然又赢得利润回来。”
“这个赌徒本来就是本着试试看的心态求保佑的,结果三次都灵验了。他真的相信了这榕树就是棵神树。第四天一早,他就杀鸡买炮来到榕树下酬谢。轰隆隆的炮声吸引了好奇的人们,经询问才明白是这么的一回事。消息一经传开,便有赌徒接踵而至来保佑赢钱,再后来便成了牛浸塘村民求财的‘富贵树’。发展到现在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求佑升官发财的“神树”了。”
孩子们听了说:“原来富贵树的来源是这样子的,还有那个赌徒也太不知足了!真是贪得无厌呀!”
古润才说:“这!也许就是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