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天酒游记
刚跨入罪业寺的门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枯黄的沙子,罪业寺中的全貌似乎被它半数掩盖,从沙土中,依稀能看见一张石桌,一口撞钟,一座被风沙吞噬的残楼,还有一棵枯萎化木的老树,在这烈日滚沙下,有种说不出的寂寥。
陆平徐徐挪步到石桌边,拂去桌上的沙土,徒手挖出一张石凳,坐了上去,也许是他太累,又饿又渴,终于难以支撑,便进入了梦乡。
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僧人坐在自己对面,二人四目对视,从他的双眸中,陆平能看见不同寻常的阅历,游走于山川湖海,天涯海角,寻觅于凡尘间,唯留几分苦涩与无奈。
“你是谁?”
面对陆平的质问,那僧人并未回话,只是嘴角溢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轻轻的摇了摇头。
他手中的念珠徐徐坠落到地,散落成一粒粒珠子,滚落四方,回忆的片段,呈现在二人面前,历历在目。
香火鼎盛的大雷音寺中,威严的佛祖石像之下,一位老和尚在众多僧人朗朗诵经声中,正在为一位小和尚剃度。
当最后一缕黑发划过他的面庞,印上戒疤,披上一身袈裟,他便斩去凡尘,归依我佛。
他的生活过的无比充实,每日倾听方丈讲解佛法,诵经念佛,修炼佛门神通,挑水,劈柴,撞钟,甚至是扫地种菜,一切过得平淡无奇,他却成了大雷音寺众僧人中,悟性最高的人。
待他十四岁之时,方丈找到了他,令他游历神州浩土,仅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一颗炽热之心,渡凡尘万千不平,十年后,回归大雷音寺,将所感所悟写成经文,供弟子传颂。
他去过很多地面,见过许多人,许多妖,甚至是魔,还有那冷冰冰的尸,他渡过许多人,许多妖,甚至是许多魔,可没渡过尸,他受过许多伤,甚至很多次都险些丧命。
凡尘中,有几位女施主和他纠缠不清,自此以后,他头上毛发无论每日怎样刮,总会第二日出现,还有师傅给他点的六颗戒疤,早已不见踪影,他很想到逃,可距十年之期,仅仅过去了一半,师傅的嘱托还历历在目,咬着牙,都要走完这趟旅程。
直到有一天,他一怒之下,打死了一位杀人不见血的大魔头,万般责备浮现在他心底,他知道,他回不了大雷音寺了,可天下之大,何处能容下他?
当神州浩土再现动乱,妖魔横行,灾祸连连,百姓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位小僧的身影再度出现了,不过却不是往日那般悯天在怀,赤心肉嘴相劝,无量佛法在他手中,就是夺取他人性命的天地浩劫。
三年后,妖消失了,魔没了,那些不朽不灭的灾祸之尸也不知所踪,人们再也没见过那位小僧的身影,只在绵绵人群中看见一位娶了两位媳妇的花和尚,再到最后,便没人见过他的踪影。
一切的一切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庭院,还有那位年轻的和尚,一步步的踏过地面上的青砖,在一颗郁郁青青的大树下打坐,伸手拂过那口大钟,穿梭在殿堂中,诵读着佛文经法,可至始至终只是一个人。
陆平的眼睛刚刚泛动,一切又回到最初的时候,那位年轻的和尚又坐在石凳前,拨动着手中的念珠,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在陆平看来,那位僧人的一生非常糟糕,深陷凡尘,没成佛,但先成了魔,不过一切都以怜悯天下苍生为准则,从一个普通侠士的角度来看,倒是个大义之人。
年轻僧人的目光再次挪到陆平的双眸之上,手中依旧有调不紊的拨动着念珠,“施主,何为佛?何为魔?”
“普济天下苍生为佛,滥杀无辜则为魔。”
“呵呵!”淡抹笑容浮现在小僧的嘴角,“诵经朗文一辈子成不了佛,反而屠戮苍生堕入凡尘的和尚成了佛。”
这可颠覆了陆平的所有认知,出家人皆宅心仁厚,怜悯天下生灵,就连踩死一只蚂蚁都是莫大的罪过,不食荤腥,终日以佛法经文涤荡肉体灵魂,可以说,他们的一切都是纯洁无瑕的,怎么可能与杀人不见血的魔头沾上关系。
而那位小僧似乎能看穿陆平的心灵,又轻轻摇了摇头,“佛道本源,敢问施主,何为道?”
“顺应天意,遵循万物生息运转规则,平世间不平,渡他人所不能渡,方为道。”
小僧徐徐起身,转身背对陆平,似乎有些悲凉的感慨道,“那么施主一辈子都无法得道。”
这可让陆平更加疑惑了,有些激动的追问道,“那你告诉我,什么是佛?什么是道?”
“先成魔,再成佛,先杀人,再得道!”
陆平依旧满脸不相信,可见小和尚徐徐转身,指向罪业寺外,他也追寻着方向望去。
只见滚滚黄沙中出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虽细眉白肤,长得像文弱书生,但满目狰狞,面红耳赤,一副要吃人的模样,手中的长剑撞的剑鞘叮叮作响,不是李琳又是何人。
“陆平,你这个龟儿子,别以为蜷缩在一座破庙中,我就不敢动你,今日,我就将这座破庙和你一起夷灭。”
他手中的长剑恰似虎啸龙吟般震天动地出鞘,一剑化千影,寒光潋万丈,卷起浮尘黄沙遮天蔽日,冰冷的剑意早已拂去沙漠中的热风,留下刺骨的苦寒。
千剑齐出,如游龙升空,遮天蔽日,长驱直入,胜似疾风骤雨,连绵无尽,无休无止,先行的剑势将整座罪业寺压入土中三尺。
千道寒光夹杂着漫天飞沙而至,阴风嘶戾,长剑嗡鸣,陆平内心不由惊叹道,“这就是纳灵境后期的全部实力,一剑化千影,寒光潋万丈,恐怕夷灭一座小城都并非难事。”
可罪业寺门前的那尊佛像突然发声了,“孽畜!你一生杀戮无数,草芥人命,今日渡你在畜生道中走一遭,反省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