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玉仙灵

由于鹿鸣修为过低,后续的几场比试,叶寒都没有帮他报名。

“这就是别的宗门只来了十人,而咱们有十一个人的原因。”常汉脸上总是带着笑意。

“这么说,我就是个添头?”鹿鸣试着喝一口从常汉葫芦里倒出来的酒,辣得龇牙咧嘴。

“话可不能这么说。”常汉脸上的笑意更明显了,“恰好我们都不擅长丹药术和法阵,才把你招进队列。单挑战你派不上用场,玉阙盛会压轴的团战,可是你的用武之地。”

“原来如此。”

鹿鸣又喝了一口酒,只觉不似方才那般火辣。

他原本的计划是前往校场,看师兄们和宁玉师姐跟旁的宗门法宝斗阵。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一封金漆蜡印的信送到京南别馆,拆开一看,龙飞凤舞的隽秀字体,分明是邀请函。

署名不是旁人,正是太子黎鸿。

鹿鸣知会大师兄叶寒,随即独自御剑,沿着偏僻小路向东宫进发。

自从第二天的售卖试炼,白鹤宗得到倒数第一名的位次以来,已经无人再跟踪鹿鸣,行动更为方便。

东宫位于玉阙宫东边三条街,规模甚大,和白羽的将军府相比,堪称云泥之别。

红漆大瓦的高院墙,宽广气派的墨漆大门,几名荷甲佩刀的东宫禁卫军腰杆挺拔地站在大门两侧,透露出一股不容侵犯的庄严气息。

鹿鸣向穿亮银铠甲的禁卫军士递交了邀请函。

银甲武士拆开信封查看,确认是太子黎鸿手笔,挥一挥手,示意手下人放行。

两名持枪拦路的铜甲武士移开长枪,盔甲关节处发出呛啷啷的金属之声,压迫感十足。

鹿鸣是方外之人,并不畏惧武士,可对训练有素的军士,有种骨子里涌现的尊敬之情。略微颔首,走进广阔的东宫大院。

管家见身穿道服的年轻人进院,便知是太子邀请的贵客,急忙过来迎接。

“小仙师,太子殿下在观星台等您呢。”

管家身量不高,穿锦绣蓝袍,戴圆顶毡帽,花白头发露出少许,脸上却没有皱纹。常年点头哈腰,略有些佝偻。

“劳烦您带我过去。”鹿鸣对老人家很客气。

“小仙师可千万别用敬称,否则就是折小人的寿咯。”管家声音尖细,显然是去了势的太监。

鹿鸣不知该如何称呼东宫执事太监,索性闭口不言,跟在他身后,来到了位于东宫西北角的观星台。

观星台占地面积约十亩,见棱见方的石台子高达二十米,仰头望去,只见台顶有半人高的垛口围栏。

太子黎鸿身穿紫色蟒龙袍站在台上,附身微笑看着鹿鸣。

“鹿先生,你应该不用走楼梯吧?”

鹿鸣不想在东宫拔剑,笑道:“只是一个高台,没必要御剑飞行。我还是走寻常路。”

“本王在台上等你。”

鹿鸣打开观星台底部的拱形木门,踏上花岗岩材质的旋绕石阶,不一会便跑到了顶层露天的观星台。

顷刻之间,仿佛徒手便可摘星辰。

鹿鸣见此神仙妙境,不禁想起李太白所写的诗句。

莫非他也曾在高处望见近在咫尺的天空不成?

黎鸿见鹿鸣的面庞上满是惊异,微笑解释道:“此观星台底部有韩太师布下的法阵,能够模拟星宿排列,视觉效果看起来就像站在穹顶之下仰望星空。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一颗星星。”

鹿鸣赞道:“韩太师的法阵之术,真是神乎其神。”

“华国征用的修仙者数量不多,韩太师是其中佼佼者。要是没点本事,断然无法在朝堂中立足。”黎鸿负手而立,气场比远处微暗的星辰更强,“鹿先生,你愿不愿来东宫炼丹?”

鹿鸣心想道:“黎鸿这是要拉壮丁。我还没有仗剑走过天涯,绝不能困在这高墙大院之中。那跟笼中鸟,又有什么分别呢?”

虽然要拒绝黎鸿,却得想出个委婉的理由,不至于触怒了位高权重的太子。

“不瞒您说,贫道的志向是成为顶天立地的玉剑使,为全天下的黎民百姓斩妖除魔。”鹿鸣语气尽量柔和,“待百姓安居乐业之后,贫道再为您效劳也不迟嘛。”

“你这小子,真是油嘴滑舌。”黎鸿年幼便开始修行,如今已八十有余,不似年轻人那般气盛,有容人之量。

“我确实有点滑头,不过对待这件事,还算得上认真。”

“为何?”

黎鸿转头看向鹿鸣淳朴的面容。

“我亲眼见到家人被妖魔所害,变成孑然一身。拜入白鹤宗那天起,我立誓要荡尽天下妖魔。”

“可是,有些妖魔是有后台的啊。”黎鸿地位仅次于人界至尊,能接触到连修仙者都无法触碰的禁区。

鹿鸣心下大惊,问道:“太子殿下是在开玩笑,还是确有其事?”

“某些强大的修仙者犯了禁忌,培养心腹妖魔,替其行正道所不齿之事。”黎鸿的语气不像开玩笑,“总之,由于修仙界不受律令桎梏,可以随意互相杀伐,干净的人没多少。为抢夺法宝或内丹,杀戮无数的倒是大有人在”

鹿鸣没想到太子黎鸿对修仙者印象如此不好,不过修仙界确实乱象丛生,时常会发生宝物争夺战,死伤在所难免。

“鹿先生,你是个善良的人,仍未被俗世沾染。”黎鸿笑道,“本王很欣赏你的远大理想。希望你无论走到哪一步,都能不忘初心。”

“贫道谨遵太子殿下教诲。”

“你真是个妙人。”

鹿鸣起初以为太子黎鸿是娇纵跋扈之人,接触过后,发现他宅心仁厚,心怀着黎民百姓。

“有件事贫道想提醒太子殿下。”

“观星台布有结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管讲出来便是。”

“贫道在花魁茯苓身上感应到了妖气,不知您有否察觉。”鹿鸣的声音压得很低,好像这样就可以反悔,收回已经说出的话似的。

黎鸿沉默了一阵。

鹿鸣感应他的本源,看是否有怒气波动。

黎鸿心境格外平静。

“你知道茯苓是何人送给本王的吗?”黎鸿终于开了口,语气依然如故,听不出太多情绪。

“莫非是人皇陛下?”

“你这个假设可以说是非常大胆,只不过没猜对。”黎鸿脸上再度出现笑意,“茯苓是韩太师送到东宫的人,说起来跟随本王也有数十载了。”

“这……”

黎鸿的回答,完全出乎了鹿鸣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