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向左,俗世往右
李思思回到留仙楼,把李三寿一通训斥。
萧遥头一遭见李思思,这多金御姐果然惊艳,那美人尖下趴着一对斜眉,眉下挂着两颗凤眼,嘴唇一闭上下铺着两片红晕,怎么也称得上是仙姿玉色、柳娇花媚。
三年来,李思思头一次对弟弟发飙,这次许元白受伤,捎带着对萧遥也多少有些意见。
李三寿不敢对李思思如实相告,只能全推在宁久微身上,说这公主泼辣蛮横,激地许元白差点咬舌自尽。
女人间的矛盾最难调解,李思思这次算是和宁久微结了梁子,但她也不会头脑发热为爱痴狂跑去藏珏宫维权,只是先把这账给默默记下。
李思思常年混在生意场,各色男人都见得多了,这次她对许元白如此看重,竟是让李三寿颇感意外。
萧遥看透了女人心思,偷摸给李三寿说道:
“你姐姐认识的男人,要么是酒肉之徒,要么是青楼常客,瞧不上也是正常。须知道女人站得越高便越没安全感,她不缺钱财,唯独缺的是许元白这种忠贞无二的男人。”
李三寿年少多金不缺女人,女人身体他早已研究透彻,可对于女人心思他却是个小白,今天萧遥这么一说长了知识,还不忘学以致用打趣道:
“要按这般说法,你这心地纯良,肯定也招官富家千金的喜欢,不如努努力收了那公主做个乘龙快婿,将来咱们官商勾结岂不快哉。”
许元白还躺在医馆昏迷不醒,萧遥一听宁久微就来气,才不会有委身嫁给这刁蛮公主的想法,登时一个白眼翻给李三寿。
李三寿尬笑两声,不再往下去说。
此后日子,萧遥在谪仙楼住下,每日除了去医馆探望许元白,便是和李三寿吃饭喝酒。
酒足饭饱,是个男人都难免会有想法,二人也不例外,可想到许元白那惨状,又只能按下兴致谁也不提。
几天过后,到了殿试揭榜之日,一早礼部便派了人上门送上文书,李三寿不出意外混了个三甲进士,萧遥则是一无所获。
萧遥无语,李三寿文笔拉胯的一匹都能混个进士,他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却是屁也没捞着,心中难免郁闷开始借酒浇愁。
谁知萧遥刚刚醉倒,拱卫司总旗陆文孚竟是来了谪仙楼,大摇大摆要了一壶五珠玉液和几盘小菜,自顾自地吃喝起来。
朝中官员吃喝喜欢赖账或是白条,李三寿得罪不起只能忍着,却不想陆文孚吃饱喝足之后,竟是扔出三张红帖,说道:
“你们这谪仙楼可真是宝地,竟是拿了三份杏园帖。”
喜事临门,李三寿自然不再计较陆文孚白吃白喝,连声道谢收下请帖,待其走后拆开帖子一看,登时疑惑不已。
李三寿有张帖子并不意外,可没想到其余两张竟是一张给萧遥,一张给方悟稀。
萧遥酒还未醒,李三寿赶忙把他叫起,拿着杏园帖说道:
“兄弟可以啊,看来一定是有贵人暗中相助,想不到这杏园帖竟还有你一份。”
“杏园宴?”
李三寿眉飞色舞解释道:
“兄弟又见识短了,这杏园宴专为新科进士所办,可是大唐第一盛宴,那朝中权贵各道宗师都会受邀前来,若是在宴上能寻个靠山,必然前途无量。”
萧遥抖擞精神,脸上颓丧顿无。
可方悟稀为何也有杏园帖?
萧遥知道方悟稀恨萧氏入骨,真相未明怕生出误会,不愿与其过多接触,后经李三寿询问才得知其竟偷摸参加了科举,至于原因却未做解释。
几日后,到了杏园宴这天,李三寿早早安排了车马,带着萧遥、方悟稀去往杏园。
前两年忙着赚钱潇洒没能参加科举,李三寿本觉得遗憾,今年非但进了殿试还混到了杏园帖,自然是有些兴奋,路上几番嘚瑟:
“兄弟我这三千两买来的杏园帖。可是比你那白送的帖子要货真价实。”
方悟稀觉得李三寿庸俗,懒得参与这俩少年的胡吹滥砍,一路上显得心事重重。
至于萧遥,他与方悟稀同车本就觉得别扭,想到两家上辈恩怨心里更不是滋味,瞅着机会漫不经心问道:
“悟稀妹子,若是那萧氏还有后人在,你还会去寻他报仇么?”
方悟稀不知萧遥便是萧忠儿子,微微诧异了一下,坚定回道:
“会,不然为何参加科举。”
这话萧遥不知该怎么接,他既不能说同仇敌忾,也不能劝人家大度,只能无语苦笑。
李三寿清楚萧遥难处,安慰道:
“悟稀妹子,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你一个姑娘家,找个好人家嫁了得了,不行我给你介绍几个,别再扯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这说辞极其乏力,方悟稀自然听不进去。
不过方悟稀看李三寿一片好意,竟是对这番劝解有些误会,淡淡回道:
“怎么,李公子是想把萧公子介绍给我?”
方悟稀这一问,萧遥连忙摆手,只恨李三寿挖了巨坑给他,尬笑回道:
“使不得使不得,悟稀妹子冰清玉洁又才华出众,我可配不上。”
方悟稀虽是觉得萧遥人品纯正,又待她很是殷勤,可她毕竟打心底排斥姓萧的,并不愿接这话题。
若知道萧氏后人近在眼前,方悟稀恐怕早已拔刀相向,但她不知萧遥身份,只是婉拒道:
“李公子,我现在只恨萧家没留个后人,不能让我手刃仇人报仇雪恨,谈婚论嫁的事还是放一放吧。”
萧遥倒抽一口凉气,看来先前那夕颜花是白送了,十两银子比起这深仇大恨屁也不是。
看场面愈加尴尬,李三寿觉得再这么下去方悟稀难免生疑,忙调和说道:
“咱们今天来杏园是图个高兴,怎么说到这事上了,惹得悟稀妹子不开心。”
随后,李三寿便说起杏园宴由来。
大唐诸多盛会,杏园宴当属第一。
当年林婉贞为贺太子登基,请来程希道任工部尚书,广招大唐能工巧匠,强征三十万徭役对大兴土木,耗时三年于上京城东南新建皇宫。
旧宫废弃,新宫当立,新宫即如今未央宫。
未央宫落成之日,勾陈山太一真人受邀前来祝贺,于明德门御剑凌空,祭出九柄镇山宝剑,分落新宫八角及正中,布下九曲剑阵。
林婉贞请太一来正是此意,新皇毕竟年少且是龙胎肉体,若是让一群陆地武夫肆意出入皇宫,那还了得。
当然,除了作为新皇贺礼,九曲剑阵还有额外隐喻,便是太一借此表明五岳之首勾陈山,从此向朝堂躬身低头。
剑道魁首又如何,朝堂面前狗屁不是。
阵成之后,太一指出未央宫风水有缺:
“上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运由低至高倾向西北,而新宫设于城南,气运溃失严重,恐不能保江山永固。”
林婉贞虽是不信风水,但还是招来徐承彦,要其提出破解之法。
经术三式,太乙天象、六壬地支、奇门遁甲,而徐承彦则是天下公认的奇门魁首。
至于先前提那杜玄成,则是六壬魁首。
徐承彦受邀来到未央宫,撒土聚山扬沙成楼,顷刻间便如变戏法般以沙土制出上京全貌。
世间不缺武夫,飞沙走石容易,不过是气力催动,可扬沙塑楼又做得如此细腻,却是一品武夫也做不到,堪称妖术。
徐承彦不过轻挥袖袍,便是技惊四座,所制上京沙盘,仅丈宽大小,却是长街宫苑无不呈现,细节处可见雕花牌匾,更有贩夫走卒。
随后,徐承彦略提出“厌胜”之法,便是在西北城外气运繁盛之地引渠作池,以水将气运导入未央宫。
同时,将渠池所在圈占成皇家后院,逢节日开放以聚龙气,匡正天运保帝王气数千年不溃。
这皇家后院,便是如今“杏园”。
工部修完杏园,程希道为讨好林婉贞,在杏园里加建十数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云台亭榭,并栽下百亩金杏树。
除此之外,工部还在园中挖出一江一湖,取名龙江凤湖。
每逢杏园开放,上京城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蜂拥而至,或是樽壶酒浆笙歌画船,或是宴乐于江湖之上,一副太平盛景。
宁炀成年后,为了笼络天下士人通过科举为朝廷效力,选定殿试放榜之日邀请新科进士,于杏园大设筵宴以示恩典。
殿试放榜之日又恰是天乐节,因此最被朝野看重,此宴开办时,新科进士华服盛装乘高车宝马来到杏园参宴,排场浩大盛况空前。
这便是杏园宴由来。
···
马车缓缓停下,萧遥拉开帘子一看,竟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杏园大门。
三人进了杏园,只见园里张灯结彩、花团锦簇,若不知杏园宴,还以为是到了新春佳节。
杏园里,一栋三层金顶木楼映入眼帘,比其他亭台楼榭至少要高三五丈,便是紫霄楼。
紫霄楼乃是皇帝专席所在,至于两侧矮楼,才是新科进士宴席。
这进士宴席按照左右分为恩荣宴及会武宴,虽是格调高雅,但比紫霄宴还是略显逊色。
这其中,恩荣宴邀的是三品以上文官及京城富豪,据说权圣季子、才圣西门无忌、财圣陶朱以及智圣诸葛飞熊也在嘉宾名单。
至于会武宴,请的则是三品以上武官及正派掌门,除了兵圣长卿外,像长庚山东阳真人、揭谛山方相幺等亦会到场。
以上三宴,均由尚膳监置办,非但汇聚大唐美食,更是有不少奇味珍馐。
可谓是仙厨千品,圣酒百壶,荤素兼备咸甜并陈,水陆之珍应有尽有。”
像那九洲名菜胭脂鹅脯、芙蓉蟹斗,在这里也只能算是开胃小菜。
除此之外,尚膳监还搜集天下名贵食材,按照不同宴席做了特色菜品。
恩荣宴上,除了雕花玉露圆、汤浴绣丸以及印花宫棋,还有无忧、兰醑、醁醽等名酒,以上酒食清芳淡雅,可醒脑健智,最受文人喜爱。
会武宴上,额外备有凤凰胎、白龙臛以及寅巳羹,酒水则是龙膏、虎骨、鹤年,具有增肌强骨奇效,乃是习武之人上等补品。
三人走至紫霄楼下杏林前,恰碰见去往恩荣宴的余节庵。
堂堂翰林院掌院学士,余节庵身旁却无一个随从,至于路上那些其翰林院学士,虽是对其毕恭毕敬,却又刻意敬而远之。
萧遥不知,余节庵性格孤僻,但其门下量产高徒却是名声在外。
余节庵算是官场熟通权道的老师傅,尽管自己仕途崎岖,却不愿浪费一身才华,四处寻找良才悉心栽培,却又对朝堂黑暗避而远之。
见到萧遥,余节庵倒是如释重负,将其带到偏僻处低声说道:
“萧遥,朝堂对你而言凶险非常,若是拿个二三甲还好,万一拿了一甲去朝堂面见太后,只会教你死无葬身之地。”
“这特么考个状元还能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