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之梦
我经历的事,我身处的环境,从未像我曾经想象的那样。理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悲哀。今天借这个仅对于我来说的特殊日子,来发个牢骚。
不得不承认的是,渴望成为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从来不会善于交际,并且也不可能会变得善于交际。从小到大,长期所处的环境,注定我只能是一个渴望善于交际的人。在大多数时刻,和别人交谈总是令人不自在,不管对方是陌生人还是亲密的人,如果想要毫无顾虑地畅聊,那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以及他人无限的包容。人们把这称作“社交恐惧症”,但我觉得,也许我注定就是这样,谈何“症”呢?我未曾想过改变现状,自然我也不会把这种情况,当做是负面的,或许它真的对我无益。
既然已经是这样了,那是不是可以称作“一塌糊涂”“糟糕透顶”?有时我也挺自相矛盾,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和遗憾。总的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天真无邪的人总是有不切实际的梦想,总是幻想着改变世界。我可能是过于幼稚了,一直把这种幻想当做奋斗目标,把这些可笑的想法怀揣到现在。不出所料,受挫的永远都只是我自己,受到最大打击的永远都只是我自己。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长寿的秘诀,少管闲事”。这不是什么积极向上的励志名言,但至少是我对人生态度,对周围环境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当我幼稚地认为,通过我自己的力量,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至少让某个方面变得好一点点,可以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我就已经落入深渊,错误的深渊,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的深渊。我们所处的世界,永远都不会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好下场。一直以来,“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都是至高无上的理想,但也是永远触不可及的。假如见到不义之事,除了强烈谴责,口诛笔伐,还能再多做些什么呢?曾经,我愿意再多一些想法,再多一些实践,只是曾经罢了,现在,我只觉得,关我屁事。因为长寿的秘诀,就是少管闲事。
这都是些负面的想法,我并不是谴责这个环境,也未想过责怪除我以外的任何一个人。如果非要把矛头指向谁,我觉得从头到尾,有过错的应该只有我自己罢,天真幼稚的人就是得挨两棒子,才能长点记性,才能认知清醒。
为什么一定要博人眼球,去别人面前刷存在感呢?被虚荣心和盲目自信驱使的时候,我自己都看不起我自己。我觉得我自己很可笑,很可耻,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丑,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他们又会怎么评价?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被现实打脸,我可能渐渐清醒过来——注定成为一个,认识所有人,但所有人都不认识的人。长期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无法得到阳光普照,或也不再需要阳光照耀。之前,盲目自大的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很重要”“很核心”,自以为“他们都知道我,我们彼此熟悉”,目前,我发现只有我自己还在抱着这样愚蠢的妄想,现实跟这个妄想差出十万八千里。
一个永远都处在孤独状态的人,他曾经惧怕孤独,逃避孤独,祈求“报团取暖”,不过不过现在变得享受孤独,被孤独包裹,无法脱离孤独的诅咒。
现状已经如此,怎么还会可能成为群体的“中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