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城之蜉蝣记

我或许不应该太关注人类的情感,如果我不知道人类正常的情感是什么样子,我就不会如此明白的认识到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还能那样冷血。

李璟的目的如此明确,表面上一副受众军胁迫,不得不改立李弘冀为皇储的样子,背地里却暗示自己的弟弟李景遂自己是无辜的,一切都是因为李弘冀“劳苦功高”。

这一年是显德五年,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李弘冀当时被封为太子,可他面上却一片灰败,仿佛整个人都失去了生机,口中喃喃自语:“命也,命也,可吾不想认命啊……”

我知道李弘冀在说什么,他只想当将军,他的才能在沙场,不在庙堂。而一旦李弘冀登上了众人觊觎的位置,或者阻碍了别人登上那个位置的“路”,那么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李弘冀呀,不过只是个挡箭牌,前半生是李弘茂的挡箭牌,后半生则是李璟的挡箭牌。

李弘茂是李璟最中意的儿子,可惜英年早逝,19岁就逝去了。

所以在李璟看来,他的长子已经失去了一半的作用,而另一半的作用则是为他铲除掉自己的弟弟李景遂!

所以当李景遂被毒杀的第一时间,李璟就将毒害李景遂的罪名安到了他的长子李弘冀身上。

我从不相信,一个正直的人会毒杀自己的亲人。

那时候,我着急着去寻找真相,所以在李弘冀被毒杀的时候,我并不在他身边。

我找到的事实告诉我,李景遂的确是被亲侄子毒害的。但这个亲侄子并不是李弘冀,而是李从嘉,或者应该叫他李煜才对!

那李煜表面上装成纯善之人,不参政事、喜爱佛教、厌恶杀生、不慕庙堂,可背地里却是个阴险小人,玩弄人心那一套,他倒是拿捏到了毫厘。

我得知李弘冀死后很久才冷静下来,我在离他墓地最近的河流里陪伴了他两年。两年内我想了很多,李弘冀或许早就知道自己会死,而且是死在自己亲人手里。

我没有后悔当初救了李弘冀,我只后悔为何这一世的他没有上一世那样暴戾!

如果李弘冀有上一世一半,也不会自愿喝下那杯毒酒,只求一死!

我怨李弘冀,即使我知道他是为了南唐子民才选择自杀;我恨李璟,即使我知道后来他是为了保下南唐社稷才彻底放弃李弘冀;我厌弃李煜,因为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小人!

我从李弘冀的墓地离开,不知过了多久,还能听到有关李煜的事。关于他做了什么词,画了什么画,我都不感兴趣。

也就是在李煜死之后我才从赵光义和其心腹之人的闲聊中得知,李弘冀自杀时喝的毒酒也是李煜送去的……

当时我或许是生气的吧?

也可能我是高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李煜惯爱送毒酒给别人,最后却不得不喝下别人给他送的毒酒。

只是可惜,在世人眼中李煜的污点竟只有被迫的懦弱!

李璟其人,文采好只不过是他的伪装,他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攻心计”,不论是朝堂,还是爱情。

世人都说李煜对他的两位皇后都是用情极深,谁能知道李煜爱娥皇美色与才华,却在娥皇卧病之际垂涎其妹美色,致使娥皇气结于心,李煜都未再看娥皇半眼,直到娥皇身死魂销,他才假惺惺做了什么悼念的挽辞。

娥皇尸骨尚且未寒,李煜就迫不及待将自己小姨子迎进了宫,成为了自己的第二任皇后。

在我眼中,那小周后也不是什么好人。试想,一个在亲姐卧病在床,就与姐夫眉来眼去、暗通款曲的妹妹,能是什么好人?

后来的事情我没再关注,但我知道那小周后活不了多久。没有了李煜,习惯了娇奢享乐的菟丝花能在一群善妒的女人里活多久呢?

这世间种种当真惹人厌烦,即便我不是人,也已经厌倦了,此次是真的厌倦了。

世间流浪不知几何年,我也不知自己由来与名姓,但我总觉得我应该是有由来且有名姓的。

我到底是谁呢?

一晃经年,沉沉浮浮之间,当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即将消逝之时,我突然想起来这样一个画面:一个老者指着我念一句蜉蝣……

闭上眼睛之前,我还想着,我竟然与那朝生暮死的蜉蝣同一个名字呢……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