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井
又是一年新春,自从英子爸偷了家里的钱跑了之后,再没有回来过,连封信都没有。
英子妈还是起早贪黑的,想办法赚钱养家。可是今年收细竹子的老板没来,因此家里要用钱的时候,只能去赊账,借钱。
本来笔记本上的账都划完了,如今却又添了几页新的。英子妈是坚强的女人,她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会有的。
可眼下除了收了早稻,晚稻卖钱,夏天帮人家收割烟叶,秋日里帮人家采桔子,偶尔给修房子的人家做小工,再也没有别的赚钱门路了。
正月初六,村里祠堂的理事来收祭祖的份子钱。这是梅子村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惯例。
正月十五闹元宵,也是何家祠堂举行祭祖大典的日子。这一天,何氏子孙都要凑份子,款项由本届的理事来负责收取。
国茂哥捐了五块钱,一升米,英子妈咬咬牙,也跟着凑了同样的份子。
祭祖那天,有社戏,舞龙舞狮,看电影,闹花灯,精彩丰富的节目常引得四邻八乡的人都来观看。
到了正月十二,离祠堂不远的空地上,早早就搭好了戏台。祠堂也打扫干净,请先生写了祭祖的对联。
祠堂里正中间龛位上,依次摆着二十多个祖先牌位,供桌上的白色蜡烛都是点燃了的。中间的屋顶吊着一颗很大的山茶树。树枝上扎着白色,粉色,大红色的,用崭新绢布,现做好的山茶花。
旁边两座的龛位上也摆着十几个牌位,屋顶上同样的布置,不过山茶树比中间的小一些。
祖先的牌位都是黑底白字,写着某某先祖,之类的谥号。
十三日社戏就开锣了,底下围得水泄不通,大人老人小孩都有,都是伸长了脖子,瞪大眼睛,入神的看戏。
有些小孩子就在戏台下钻来钻去,更调皮的,还会拿着竹条,从透着灯光的木板缝隙往上戳。
戳到正在唱戏的人的鞋底,节目就会被迫暂停。锣声停下了,正在看的津津有味的观众们摸不着头脑。
等弄清楚状况,人群对于熊孩子的捣乱,爆发出一片谴责声。然后管理安全秩序的人员,通常是本村的老大爷。
就会跑过去,对着戏台底下的熊孩子一阵呼喝驱赶。要是熊孩子父母也在场,也会被数落几句。
大人拉不下面子,跑过去一边揪着孩子耳朵,一边咒骂。人群里又有心软的开口说:
“哎呀,好了好了,小孩家家的不懂事,骂两句就得了。”
“男孩子都皮,现在没事了,看戏看戏。”
这时候,老大爷毕竟也是村里人,大家都是相熟的,甚至也是沾亲带故的本家,当然是也顺坡下驴。
只是装装样子,让大人看管好熊孩子,别再犯浑。否则就如何如何的,这出小插曲就算过了。
锣鼓重新敲响,戏子轮番上阵。生旦净末丑,喜怒哀乐苦。可台下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还有精明的商户,挑着担子到这里叫卖各种零食,糖果,小玩意儿。生意特别的红火,老板根本忙不过来。
到了十四日,当年生了儿子的家庭,要买一盏新的马灯。马灯添上灯油,马灯两侧要贴上两条红纸写的小对联,一边写男丁父母的名字,一边写男丁的名字,和农历出生日期。
傍晚时分,天已经黑了。男丁父母就把灯芯点亮,然后把马灯挂在祠堂里的屋檐下,排成一排,等十五那天祭祖仪式完成,要把马灯带回去的。
意喻添丁进宅,花开富贵,子孙后代,开枝散叶,生女孩的家庭,就没有资格参加这个仪式。
等到十五那天早晨,就是最最热闹的时候。那会儿,祠堂外面人山人海。看社戏的,卖东西的,舞龙舞狮的。。。
重头戏还是祠堂的祭祖大典,庄严,肃穆的氛围,让围观的人都安安静静的,不敢造次。
祠堂里的三张供桌上,分别摆放着整只蒸好的鸡,鸭,鱼。还有各式传统糕点,三个古色古香的酒杯,都斟满了酒,边上放一尊铜酒壶。
院子里两张条凳一组,分别摆放一只宰杀收拾好的家畜,依次是生猪,生牛,生羊,三牲的头都是对着祠堂祖先牌位。
到了吉时,祠堂外就会有人放三声响铳。然后,就看见一个穿着青色长衫黑色布鞋的老先生,走到三牲前面,对着祖先鞠躬祷告,唱念很长很长的祭文。
围观的人听不见他在念什么,都是单纯好奇看热闹而已。
祭祖仪式一般是两个小时左右,差不多十一点就会有司仪宣布礼成,仪式到此圆满结束。
到了十五晚上,社戏唱到晚上十二点就收工了,卖货的,看戏的,看电影的,也就散了,留下满地狼藉。
等第二天的负责人安排人工清理,拆除戏台,收拾好祭祀用品,这些物品都会叫专人妥善看管。
理事会几天后贴通告,公示钱款用度明细,余额。然后重新投票选举理事会会长,理事,交接钱款事宜,这样元宵节和祭祖就算正式结束了。
元宵一过,新年也就过了。转眼到了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田里的早稻已经插好了,庄稼人成天忙忙碌碌,只有在大雨天,才能休息。
清明到了,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去上坟祭拜亲人。山上的坟终于被认真清理过露出本来样貌。
坟头插上纸幡,墓碑前有焚烧过香烛纸火的痕迹。若是无主之坟,那就是孤零零的立在山沟处,杂草丛生,凄冷寂寥。
转眼到端午节,家家户户又开始包粽子了,农村的节气氛围都特别浓厚。
这天,学校也放了一天假。
小英子和英子妈一起在厨房包粽子,有黄黄的碱粽,白白的糯米甜粽,冒着猪肉香气的肉粽。。。
粽子煮熟了,英子妈就会各种口味装一点送给对门的国茂两口子尝尝。通常,秀春嫂也会回送几个她亲手做的粽子。
农村人礼尚往来的情分,就是这么的简单,淳朴,真诚。
英子妈最近又总发愁要不要养猪,去年受了打击的她,心里还是有点振作不起来的感觉。
现实如此残酷,让她一度怀疑自己努力的意义何在?但恰恰又是生活的真实,唤醒了她原本麻木了,想放弃了的好强的心。
经过几天深思熟虑,英子妈终于决定要养猪了。她还是和国茂哥借了二十块,在养猪户元根那里半买半赊了两只小猪崽。
这哪里是小猪崽,这分明是母子三人未来的希望啊!
小猪崽抓回来后,英子妈就更忙碌了。小英子十一岁了,入秋就要上初中了。立军也准备初三考试,希望能顺利升入高中。
英子妈看着日渐长大的孩子,心里及欣慰又难过。不知道还有多久,这个家才能有出头之日。
还好,小猪崽也争气,天天都能吃的饱饱的,个长得也快。想必到冬天出栏,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样想着,英子妈就更勤快做事了,每天割猪草,摘菜叶,什么季节有什么农作物。只要猪爱吃的,能长膘的。通通都去弄来煮成猪食喂猪。
天天忙活得脚后跟打后脑勺的那种,英子妈把农活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忘却生活的苦。
她每天早出晚归,就只为了孩子们过一个好年。起码,有件新衣裳穿,孩子们也是快乐的。
天气热了,双抢已过,仲夏夜。母子三人坐在院子里,纳凉。英子妈时不时用蒲扇拍打着四周,驱赶蚊虫。
劳作了一天,这是不可多得的亲子时光啊!小英子坐在矮凳上,抬头看着天边那几个星星出神。
母子三人坐了半天,聊一些学校里的趣事,聊立军的中考,慢慢的也困了。就收了凳子,关门上楼睡觉去了。
满天繁星,点缀着浩渺夜空,明天又是个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