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为聘之女医神
福顺带着十名换了便服的小太监,分别坐在坐十座马车里面,往神医小镇赶去。为了预防万一,他还特地带了20名带刀侍卫,从旁保护。
很快他就从林歆越那里拿到了20袋的玉米,按照林歆越的说法,一袋是十斤,刚好可以种一亩。他给的20袋玉米就可以在黄庄里面种20亩。林歆越还给了他一本玉米栽种技术指南。
现在天还早,福顺计划一天就把这玉米给全部种上,他们在去皇庄的路上,就用干粮解决了一下午单,一到庄子就开始干起活了。人手是足够的,福顺带的十个太监,再加上被挑出来的80名农活好手,一亩地可以分到四个人。剩下的十个小太监,就负责运送玉米种子。
因为黄庄的工头找些日子就被通知要栽种一种珍贵的两种,所以皇庄土地已经被施放了许多优质的厩肥埋做基肥。今天就只需要再把土地深锄一次,定好间距,然后把玉米种子栽种下去。
由于大总管福顺,亲自到场监工。所有的人都非常的积极且高效率。等小太监把玉米分了下去之后,每亩的农民也开始深锄土地。
呆在田边的福顺,被小太监们侍候的舒舒服服的,坐在椅子上,喝着清茶。福顺是掌管整个大内宫廷的总管,平日里,无数小太监和宫女都巴不得能巴结上他。但凡福公公过问一下自己的差事,在皇宫里的日子就能好过很多。关键的时候说不定还能救回自己一条命。
小太监们都围着福顺献殷勤,有给他挡太阳的,有扇风的,还有捶腿的,有给福顺讲笑话解闷的,福顺一边监工一边乐呵呵的享受着。
福顺看见一个并没有来献殷勤的小太监,他走在田中间看着农民深锄土地,后来自己也拿了一把锄头,一起干了起来。接着也是跟大家一样,栽种玉米种子,看得出是农民的孩子。福顺,招手把他叫了过来打量了他一眼,五官清秀,瘦高个子,问他:“你多大了,老家哪的?”那小子恭敬的回答了:“福爷爷,我叫小邓子,今年11了,老家是北通邓家庄的,六岁那年遇到旱灾,家里六口人都饿死了了,最后剩我一个,进宫得了口饭吃才活了下来。”
福顺又问道:“怎么滴?你喜欢种田?”那小邓子也不胆怯,规规矩矩的回答道:“家里穷,我家是沙土田,收成很差,年年都吃不饱。这里的田可真肥啊!要是我家田有一半这么肥,全家就不会被饿死了。”小凳子说着说着,眼泪就一颗一颗掉了下来。“这里的土松地厚,泥黏紧实,种什么都强,这金黄色的种子看了就让人喜欢。”说到最后给福顺磕起头来:“求福爷爷让我在这里种田吧。那本书上说亩产有3000斤,这粮食种出来,可以救多少人啊?”福顺:“你识字?”小凳子跪着说:“在宫里的内书堂认过字。”福顺:“会背些什么?”小邓子擦了擦眼泪,说:“百家姓和千家诗。”
福顺一听,莫非这小子过目不忘。他笑了一声,抿了一口茶:“你福爷爷我最喜欢听千家诗,你可以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背出来吗?”小邓子点了点头。他就跪在原地,动也不动,张嘴就把千家诗一字不漏的背了出来。千家诗一共有226首诗,都是律诗和绝句。小邓子能全部背出来,一字不漏,这也是个人才啊!福顺顿时起了爱才之心,他柔声的问他:“愿不愿意做我徒弟?”小邓子心中大喜,磕了三个头大声叫道:“师傅,徒弟小邓子给您磕头了。”福顺叫他起来,严肃地跟他说:“从今天起,你就改名叫邓通,跟在我后面做事。宫里规矩多,你可得争气,别丢了你师傅我的脸面。”小邓子,不,邓通恭恭敬敬地跪地说:“师傅,您瞧好了,我一定认认真真做事,一定不会把差事儿办砸。师傅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一定好好孝敬您,给您养老送终。”
福顺:“好孩子,起来吧!”邓通擦干净眼睛,恭恭敬敬的站在福顺身后。
周围的小太监目睹了福顺收徒的过程,一个个心里嫉妒的不行。这就成啦!?这一下子小凳子可就是攀上了青云梯了。跟在福顺后面办事,基本上也是一起伺候皇上,这不是一步登天吗?
这些个小太监们,火热的眼神看着邓通,只恨为什么不早些背诵背诵千家诗,锄锄地。只是后悔也没用了。以后见了小凳子,只能恭恭敬敬的叫他邓公公,希望邓公公有朝一日收自己为徒,也比现在强啊!
福顺把玉米栽种技术指南递给邓通,吩咐他,今天晚上就得把这本书,完完整整的背下来。背不完,不许睡觉。邓通:“是,师傅。”就走到一边,掀开第一面开始背书了。福顺看了暗暗点头,心想着这小子说不定能出头。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所有的玉米种子都栽种好了,就开始了照墒水。完毕之后,大家又按照林歆越的要求,搭建起大棚。材料主要还是以竹子木板稻草为主。
搭好大棚后天都黑了,大家又按照要求烧起炭盆,给大棚升温。福顺命工头安排好值夜的人员,日夜必须有人看守。
福顺种好玉米种子,心头一松,带领着大伙回宫去了。一路上,福顺和新收的徒弟邓通一辆车。这邓通也是个直肠子,跟着福顺上了车,点着了灯,连水都忘了给师傅倒一杯,话也不多说一句,就在马车一角默默背书。福顺哭笑不得,安慰自己,呆就呆吧,这小孩起码不是个坏心眼。
马车刚进城门没多久,邓通望着福顺,低声说道:“师傅,我背会了。”
福顺心中暗喜,说道:“都会了,一字不漏?”邓通点头说:“漏一个字,您罚我一个月月钱。”
福顺乐了,说道:“背来听听。”结果还真没让抚顺扣到邓通的工钱。
福顺心里挺乐呵,脸上假装严肃的说,“还不错,以后给你的书都要背会。从明天开始,每天下午你都要去巡查一次玉米的庄子,知道吗?”
邓通认真的答应了。福顺心情大好,顺便指点他了一些乾清宫里的规矩。一回到皇宫,福顺吩咐几句,就马上有人带“邓公公”去换衣服,换腰牌,把住处换到福顺大总管住处旁边的一间独立厢房。
福顺马上向景洪帝复命,把种植完玉米的过程简单说了一遍,并把自己收徒弟邓通的事情也禀报了。
景洪帝对邓通过目不忘有点好奇,心下提醒自己有空考验一下这个小太监。得用的话,可以叫福顺让他把土豆也管起来。这种农家出生的小太监,对于农事,比福顺可熟悉多了。
福顺提醒景洪帝要早睡养足精神,因为明早要去接林歆越去游玩,还要去看大棚土豆,可不能没了精神头。
福顺这么一说,景洪帝马上就就寝了,只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明天要去的地方,准备说的话,可不能让林歆越不满意。结果一晚上睡得比不睡还累,下半夜才朦朦胧胧的睡去。
在半夜的皇宫一角,有一只鸽子飞进了一个宫女的厢房,半刻钟后,一张纸条出现在太后的手中。这张纸条上是没有字。在烛火上烤了后,隐隐约约出现了字迹,太后看完直接把它烧掉了。只听太后自言自语说道:“御驾亲征?好!好啊!去了就别回来了。这皇位这江山迟早都是安儿的。”
随即又在灯下写了一封信,交给旁边的侍女,说道:“立刻传给安王。”
太后凝望着烛光,嘴边露出了笑容,透着烛光似乎在对着谁说:“你中了绝子药,将一生无子,看你如何能坐稳龙椅,哈哈哈…”
天亮了,京城的太阳早早便升了起来,给紫禁城描上了一层金边。
景洪帝早已穿戴好骑装,正是和林歆越同一系的紫色银边骑装。吩咐完福顺把准备的马匹送到土豆大棚。就立刻坐上马车,前往神医小镇接人。一路上景洪帝心情荡漾,此次林歆越主动约他外出游玩,自己一定要表现完美才行。那晚在她父亲处留了一只皇后制式的凤钗,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林歆越就是自己内定的皇后。
不知道为什么,越接近林歆越,他心里就越喜欢,恨不得朝朝暮暮分分秒都和她在一起。看着她,就宛如看到这世上最美丽最温柔的女人。
自从母亲因病去世,他从不相信有一天自己会喜欢上一个女人。以前他每次接近女人,心里就会很厌恶,连乾清宫里近身侍侯的人全都被他换成了太监。
屡次朝会上,大臣建议遴选后宫,都被他怒斥一番后,不了了之。登基七年了,后宫空空如也。
他原以为此生他将一人孤独度过。自从林歆越出现后,他无比希望可以和林歆越一起成婚生子,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坐在马车里的一角,福顺看见景洪帝手里倒拿着一本史书,眼里含情脉脉,傻笑了一个上午。他再次在心里盘算了今天所有的车马准备,没有漏子。再数了一次,今天带出来的侍卫和暗卫,应该也够了。心里把规划的路线再重新过一遍,终于安心很多。
看着现在幸福的陛下,他只能多操点心。等娶了媳妇,有媳妇管着,他就轻松了。
事实上,他更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