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红楼梦
“太太……有事?”凤姐忍着病痛,连忙挣扎着起来。
王夫人慢慢就椅上坐了,脸上愁云惨淡,凝眉看着她。
小丫头捧茶进来,凤姐忙接过,小心翼翼奉上。
王夫人一动不动地思考着些什么,没有接茶。
凤姐将茶放在桌上。
“你觉得宝钗这孩子怎样?”
“嗯……温厚周到,娴静大方,是个好的。”
王夫人点了点头,半晌方道:“以后家里的事交给宝钗吧!”
凤姐猛吸一口凉气,表情瞬间凝住。
“如今到处乱糟糟的,你一身病总也照应不过来,索性就让宝丫头去折腾,你也好安心养病。还有一件,昨儿你婆婆说,想叫你回那边去,我是想先让你在这边把病养好,你婆婆好像不太高兴……你和琏儿商量一下吧!”
凤姐目光呆滞地愣在那儿,耳畔全是梦碎的声音,久久回不过神来。
曾经的风光荣耀顷刻间黯然褪尽,留下的只有无边的落寞……
贾赦终究还是将古扇交了出去,经此一事,他那根从不会惧怕和惊恐的神经开始变得敏感起来,他隐隐感觉到,察院的眼睛似乎正有意地盯向贾府。
不过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十月十七日,王夫人之兄王子腾回京复命行至距城二百多里地的十里屯,因偶感风寒,服药一剂,不到两个时辰便身亡了。紧接着海疆御史上书,告发王子腾任上亏空,斯人虽逝,家产自当充公。
消息传出,王夫人跟着病倒了……
漫漫凄寒的长夜,贾宝玉枕上凝眉轻叹一口气,驱散了薛宝钗浅淡的睡意。
“你哥哥的事怎样?”
“妈已押上了所有家当,商铺关了,伙计遣散了,只怕还是不成。”
“听到云妹妹的音信了吗?”
“还不曾。”
贾宝玉重重叹了口气,眉又拧紧了一些。
“其实你需要先从林妹妹死的悲伤中走出来。”半年多来,这是薛宝钗第一次提起,她似乎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了什么,“你每日去书房,正经书一动也不动,总拿着本会真记出神。古人云人本无生,既生又死,与四时行焉,死者安然寝于天地,生者痴然不泯,是为不通乎命。”
贾宝玉转头面向薛宝钗,语气平淡地说:“今生欠你的,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你。”然后转回头,心中喟然一叹:“这辈子注定深负两个人……”
“你并没有欠我的,如果说欠,也许是这个家。你自来到人世,就享受了这里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是时候该为这个家想一想了。”
“我本来就是天下第一个无能的人。”
“若论聪明灵秀,你原在万万人之上,何不多在科举上用些心,也让自己从情障中解脱出来。你既自称俗人,怎能不入世俗,你说别人国贼禄蠹,又何妨自己明德天下。”
“你不用说了,我原不该来到这个世上,更不该来到这温柔富贵乡。”贾宝玉背过身去,“夜深了睡吧,明儿早上林妹妹的灵柩回南,我去送她最后一程。”
薛宝钗的眼前,只有一片浓重不化的黑夜。
贾宝玉这一夜睡得极不安稳,总有个与自己一样的声音在耳畔诘难——
“你不是心里很有妹妹吗,怎么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你不是说要有金玉之心,就天诛地灭吗?”
“你不是说和妹妹一起化灰化烟吗?”
“你不是说妹妹死了去当和尚吗?”
……
一夜翻来覆去,受尽折磨,天尚未明,贾宝玉起了床。
洗漱后,贾宝玉坐在镜台前,从镜子里看见了身后的薛宝钗,有些恍然。
“帮我梳下头吧。”他道。
薛宝钗拿起了妆台上的梳子。
黑直的头发齐齐地淌过肩膀,岔出两缕垂在胸前,其余的在头顶挽成高高的髻子,用一根长长的白绸系了。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贾宝玉起身穿衣服的空隙,薛宝钗端了一碗红稻米粥,两样小菜,放在他的桌前。
贾宝玉一面吃,一面低头自语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一碗细米粥也舍不得多做。别太委屈自己了,每天累得要死也不说,想哭又不哭,劝人的道理很多,到自己反不明白。”
临出门,薛宝钗取了一件青莲色斗篷,站在他背后给他披上。
贾宝玉自己系好,又等了一等,他似乎已经习惯了每次出门前她的千叮咛万嘱咐。
但是这一次,她什么也没说。
贾宝玉苦笑一下,径直出去了。
其实,那个时候的薛宝钗已经哽咽了,泪爬满了双颊,她有种强烈的预感,他不会再回来了……
到铁槛寺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茗烟去拴马,贾宝玉往内院走来。紫鹃一身素服立在院中,比以往消瘦了许多。
“紫鹃。”
“进去与姑娘道别吧!”
上了香,贾宝玉跪在灵前大哭一场,紫鹃搀他起来,两人走至院外。
“妹妹走时,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没有。”紫鹃木然答道。
贾宝玉不信,但没有说什么。
“回来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不回了。”
“你……要弃了本家了?”
紫鹃微微抬头,像对着天说:“不然谁陪着姑娘……”
两个人都不再言语。
一时移灵上车,安排妥当。
贾宝玉嘱婆子们道:“路上好生照看紫鹃姑娘。”
“二爷请回吧,你如今是有家的人了。”紫鹃说着上了车,掀开轿帘,见贾宝玉默默的,又叹了口气道:“你好好的,林姑娘才会安息。”
贾宝玉含泪点了点头,转头吩咐茗烟道:“帮我送送,我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