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

第七十四章 连横破纵(一)(2/2)

坍塌。

  ‘合纵’盟誓之一是:

  一国叛盟,五国共击。

  秦的武力威胁终究大不过五国之兵,所以专靠军事,适得其反。

  如果大王信任张仪,就请暂缓用兵,让臣这股‘坏水’先把他们浸泡坍塌。

  ‘合纵’一解,大王又可驰骋天下了!”

  惠文王还是有些怀疑:

  “他们立下那么深重的盟誓,只凭你几句话就能破解?”

  张仪低头:

  “以臣蝼蚁微力,岂敢撼六国之‘合纵’?

  全靠秦国之力的配合:

  这‘合纵’是在秦的压力下各揣心腹而形成,其特点为急则相援,缓则相图。

  所以要让他们互解,臣要到各国去游说,大王也要向他们表以和平的姿态。

  譬如退还一些夺得的土地,扩充友好条约的内容,甚至联姻。

  您舍出个女儿,就可能获得整个世界!

  小国爱惠则感恩,强国逢好则意懈。

  我们从老虎变成绵羊,他们就会出来当老虎。

  秦的威胁消失了,已成为朋友,他们还要‘合纵’干什么?

  六国中自己再弱肉强食,‘合纵’又复何存?

  所以微臣的作用,与秦的对外政策相辅相成,必须紧密配合,进退默契,才能发挥作用。

  大王如用臣,必须在这方面给予保证。”

  惠文王也明白了张仪的意图,立命犀首把相印交给张仪:

  “果能破‘合纵’,这内政、外交之权,就交给你吧!”

  犀首改任太子太傅,待遇上还不算吃亏。

  张仪为报答苏秦知遇相援之情,阻止了秦对山东各国的攻打,保证了“合纵”盟成。

  但他毕竟要在秦建功立业,便在不使苏秦过分难看的前提下,逐步播入“分裂”的种子。

  “合纵”盟成,秦军果然不再越函谷关一步。

  魏、韩各国,不但不受侵略,还收回部分失地,自然高兴;

  齐、楚虽然也享太平,却总认为三晋诸国从“合纵”中获利最多。

  究其根源,是受到自己的“保护”却又不肯感恩戴德。

  心理不平衡,便屡屡讽示他们,应该对自己所起的作用有所表示。

  各国当然认为自己没有这种“义务”。

  于是相互之间便有些“怨气”。

  尤其韩、魏收回领土,而燕易王当太子时娶的秦惠文王之女为夫人,与秦免不了使者往来。

  敌对气氛自然变得淡薄,是好事,可也不太“好”。

  赵肃侯不知道听了什么闲话,首先起疑,质问苏秦:

  “当年盟誓:

  一国受攻,五国相援,现在燕为秦婿,赵还能指望他的帮忙吗?”

  虽然还不能因此便扣上“背盟”的帽子,但跟秦这么近乎,却不利于“合纵”。

  作为发起人,苏秦有责任让燕明确态度,便飞赴蓟京。

  燕文公已去世,燕易王即位,对苏秦仍然很重视,立刻就让他负责相国的工作。

  关于对秦关系态度也很明确:

  “老婆归老婆,同事归同事,绝不相混。当年秦、晋世代姻亲,不照样有殽山之役?”

  这话有道理,也足以给赵肃侯一个答复。

  齐宣王对燕易王娶秦惠文王之女早就不满:

  “天下好女人有的是,为啥偏找秦王当老丈人?

  起码属于立场不坚定。”

  现在正轮到他当“从约长”,也不经“盟会”谈论决定,就擅自出兵。

  趁燕国治理丧事之机出兵攻打燕国,夺取燕国十座城邑。

  燕王吃了亏,自然也要找苏秦:

  “当年是先王首先支持先生赴赵‘合纵’,才约定六国联盟皆为兄弟,只有相援,绝不相侵。

  书字未干,齐就持强凌弱,您得主持公道。”

  苏秦非常惭愧:

  “定把十城要回,否则便设计弱齐,让燕有机会复仇。”

小说推荐阅读: 女尊的平淡生活随时可能穿越的我我真不想做天子苟在魔门加点修行凡人,开局给陈师姐喂忘忧丹假装我是仙人转世我能夺取他人气运没错,你是主角师傅你确定小师弟天赋很差我在阴间当文豪